「成都造」飞行汽车亮相国际展会,沃飞长空引领低空出行革命
7月23日,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亮相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示城市空中交通新范式
9月4日,智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现身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媒体记者体验未来立体交通
2024成都国际低空装备展上,应急消防无人机吸引行业目光(图据博览会主办方)
成都新都区无人机物流常态化运营,生鲜配送55分钟跨越三城(图据新都发布)
低空经济迎来「黄金时代」
载人飞艇划破天际,城市空中公交载客启航;台风中应急无人机穿透风暴实时回传数据;低空风洞实验室助力飞行器研发提速……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正经历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行业定义,低空经济指在1000米以下空域开展的载人飞行、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新型经济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该领域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万亿级市场即将开启。
技术突破成为关键推手: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通过高精度流体仿真,将飞行器研发周期缩短40%;无人机动力系统实现「更轻、更强、更环保」的三重升级;空天地一体化数据网络确保飞行器「连得上、看得见、导得准」。
四川竞逐低空经济制高点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省份,四川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20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航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商构成产业矩阵,通航有人机保有量居全国首位。
区域布局呈现差异化特征:
- 成都:构建「研发-制造-运营」全链条,建成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体系
- 自贡:形成覆盖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运维培训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 绵阳:设立西南首个低空试验测试中心,重点突破无人机整机技术
当锦江畔的夜空被飞行器灯光点亮,这片低空域承载的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变革,更是一幅面向未来的产业蓝图。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从文旅体验到城市管理,低空经济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空间维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综合报道
(除署名外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