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裴健如
“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牌。”9月25日晚间,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第6次年度演讲上,首次公开了小米造车背后的关键决策。这场演讲不仅揭示了YU7项目的战略意义,更展现了小米汽车在技术攻坚与市场突破中的硬核实力。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雷军视频号)
2022年夏初,小米SU7开发进入关键期。当时,国内纯电轿车市场几乎被特斯拉垄断,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均难有突破。雷军坦言:“如果SU7失败,YU7就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希望。”这种背水一战的决心,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当理想L9通过增程式SUV开辟新赛道时,小米汽车内部曾激烈争论:是跟随“抄作业”,还是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最终,小米选择了第三条路:做一款运动型SUV。雷军透露,YU7项目从立项起就“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公司投入巨大资源,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极致。“我们在这个项目上非常疯狂。”他强调。
作为YU7的对标车型,特斯拉Model Y是小米研究的重点。雷军透露:“今年年初,我们买了三辆Model Y,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地拆解学习。”这种“拆车式研发”并非简单模仿,而是通过深度解析技术架构,找到差异化创新点。例如,YU7在底盘调校、三电系统优化上,既吸收了Model Y的优点,又融入了小米对运动性能的理解。
这种学习策略最终转化为市场优势。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推出标准版、Pro、Max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32.99万元,起售价比Model Y低1万元。“我们想给用户更实惠的价格。”雷军表示。
YU7的市场表现远超预期。据雷军介绍,上市后三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18小时内锁单量超过24万辆。这一数据不仅震撼了汽车行业,也引发了广泛质疑。为此,小米汽车次日直接公布了锁单量,用透明数据回应争议。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官网
官方数据显示,自7月6日开启交付以来,YU7已累计交付超4万辆。雷军自豪地说:“YU7上市后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媒体和用户用放大镜审视每一处细节。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的YU7扛住了。”
YU7的成功,标志着小米汽车完成了从“手机公司造车”到“汽车科技公司”的转型。雷军强调,从小米SU7到SU7 Ultra,再到YU7,小米用一系列成绩回应了外界质疑。截至8月底,SU7累计交付量已超过33万辆,成为国内纯电轿车市场的标杆。
在演讲最后,雷军宣布推出“小米定制服务”,包括5款定制车漆、内饰配色、轮毂及专属车标等。该服务试运营一年,每月最多定制40辆,支持YU7 Max、SU7 Ultra车型,且选配金额需超过10万元。“当你遇到难题时,不妨换个思路,大胆尝试。”雷军总结道,“YU7的奇迹证明,创新与坚持能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