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安琪 褚 君
东南欧国家青年代表体验操控机械臂。 本报记者 李安琪摄
近日,第二届东南欧国家官员及青年代表中国乡村行活动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9个国家的18名代表,踏上了探访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及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等地的旅程,亲身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共同见证美丽乡村建设的辉煌成就。
在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时,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访问国际氢能中心,则让他们了解到了能源转型领域的中国作为。而走进京郊美丽乡村,更是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丰硕成果。
“清洁车的使用场景有哪些?”“它的续航时间是多少?”“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强大的自动避障能力?”在北京智行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国代表对无人驾驶清洁车“蜗小白”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时,塞尔维亚国家行政和地方自治部国务秘书普雷德拉格·拉伊奇不禁赞叹道:“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体现在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上,更展现在赋能各行各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实际应用中。”
双手轻推操纵杆,机械臂精准抓取密封袋边缘,并顺利完成闭合动作——在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保加利亚前议长、社会党前主席米哈伊尔·米科夫亲身体验了一把与机器人的协作。他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科技促进产业转型、改变日常生活,这是我在中国观察到的发展趋势。保中两国可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我期待未来更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到保加利亚投资兴业。”米科夫充满期待地说。
当看到人形机器人行走自如、手指灵活翻动,并用英文流畅地作自我介绍时,罗马尼亚穆列什省省长彼得·费伦茨不禁感叹:“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享,这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和样子。”
傍晚时分,代表们来到了辛庄村。这里是北京市“百千工程”示范村之一,也是京郊乡村全面振兴的杰出代表。漫步在创客街上,看着路旁风格各异的咖啡店、手工坊、面包店,与热情的村民互相问候,“和谐”成为了北马其顿前副议长、文化部前部长胡斯尼·伊斯马伊利对这里的第一印象。“这趟行程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的窗口。”伊斯马伊利表示,“中国在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习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做法,是我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如今的辛庄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特色产业鲜明突出、社区活力倍增。草莓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辛庄市集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在老村民和新农人的共同努力下,辛庄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到辛庄村参访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黑山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北方发展部国务秘书佐兰·达贝蒂奇表示,“中国乡村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无论是农旅融合的经营模式,还是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方式,都为黑山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