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消费级手持影像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大疆,如今正迎来消费电子巨头的新一轮挑战。近日有消息称,OPPO等手机厂商已内部立项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包括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直接对标GoPro、大疆等头部品牌。OPPO方面确认,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计划于2026年发布新品,这意味着大疆的核心市场正被手机厂商开辟为新的“战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手机厂商切入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优势在于资源复用。一位手机行业从业者分析称:“手机厂商在镜头与传感器选型、算法调校、成像技术、影像交互等方面已有深厚积累,且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门店网络和售后体系,无需从零开始搭建能力,还能通过生态延展丰富门店品类。”
随着手机换机周期延长、行业增长放缓,需求庞大且蓬勃发展的手持影像领域被视为新增长点。越来越多手机厂商的加入,使大疆所处的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短视频时代的兴起为手持智能影像品类注入了新动力。据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数据,2023年手持类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364.7亿元,预计2023-2027年将保持12.9%的年均复合增速,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92亿元。除生活、运动、娱乐记录外,全景技术在视频会议、机器人等新场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然而,当前市场格局高度集中。2024年,影石创新、大疆创新与美国GoPro合计占据78.9%的市场份额。其中,影石创新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8.4%跃升至2024年的35.6%,GoPro则从38.2%降至30.1%,大疆创新则从19.1%降至13.2%,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众多产品形态中,以大疆“Pocket”系列为代表的手持云台相机和以影石“Insta360 Go”系列为代表的运动相机,已成为消费者最熟知的两大品类。尤其是“Pocket”代表的口袋云台相机市场,尽管Pocket3发布后鲜有竞品出现,但便携性与高画质的矛盾仍是厂商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
据记者了解,仅一英寸镜头模组的微型化就需要镜头、光学等多团队协作与反复优化,还需云台增稳马达与算法辅助,以减少大传感器带来的运动失焦问题。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谭玉涵 摄
就在大疆巩固技术壁垒的同时,智能手机巨头正从另一个成熟战场跨界而来。当前,手机市场增长见顶,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亿部,其中OPPO跌出全球前五,vivo位列第四,出货2640万部。如何在“红海市场”外寻找新增长曲线,成为手机厂商的新课题,而手持智能影像设备正成为热门选择。
以影石创新为例,其在全景相机市场已取得成功。2020-2024年,影石创新营收从8.50亿元增长至55.74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0.02%。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1.49%、55.95%和52.20%。相比之下,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硬件业务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另有手机从业者透露:“很多手机厂商硬件净利润率甚至不足5%,主要依靠互联网服务盈利。”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高利润率,为OPPO等手机厂商的入局提供了充分理由。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能影像设备与智能手机的影像功能在技术上存在高复用性。硬件层面,两者共享CMOS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与锂电池等核心供应链,手机厂商在供应链管理、精密结构设计和大规模量产方面具备优势;软件层面,防抖、人工智能算法、色彩还原等能力,也是手机厂商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OPPO高级副总裁刘作虎曾表示:“OPPO将影像作为重点领域,影像团队超1000人,每年研发费用超10亿元,算法是重中之重。”
对于大疆而言,手机厂商的入局意味着核心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跨界竞争。但当手机厂商与专业相机品牌在这个赛道狭路相逢,也必将推动整个智能影像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