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以此为基础,成功构建了世界上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这一创新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利用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氢,作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元素,通常以氢正离子(即质子)、氢负离子和氢原子三种形态存在。其中,氢负离子因其极高的电子密度、易极化特性以及最强的反应性,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和独特性的能量载体。
此次研发的氢负离子原型电池,正是基于氢负离子的这些优异特性,通过创新性的核壳结构电解质设计,实现了氢负离子的高效存储与释放,为清洁能源的存储与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这一成果的发表,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氢能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更为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氢负离子原型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未来有望在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