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法国物理学家米歇尔·H·德沃雷特(Michel H. Devoret)和美国量子计算先驱约翰·M·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因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化现象而共同获奖。这一突破性研究为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奠定了关键理论基础。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官方公告中指出,三位科学家通过超导体电子电路实验,首次在宏观尺度上验证了量子隧穿效应和量子能级分立现象。1984年至1985年间,他们构建了由超导材料组成的精密电路系统,通过精确控制电流参数,成功观测到带电粒子集体行为中的量子特性,将原本仅存在于微观领域的量子现象扩展到宏观世界。
获奖者背景显示,现年83岁的克拉克自剑桥大学毕业后,长期深耕超导电子学领域;72岁的德沃雷特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期间,开创了超导量子电路与量子比特研究方向;67岁的马丁尼斯作为量子计算领域奠基人之一,曾主导谷歌Quantum AI实验室的核心技术研发。三位科学家的学术轨迹横跨英、法、美三国,体现了国际科学合作的典范。
据统计,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累计授予119次,其中63%的奖项由两人或以上团队共享。评选范畴覆盖基础物理理论、应用技术创新及天体物理等分支,近年获奖成果包括医学X射线技术、数码相机核心元件CCD以及节能LED光源等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
对比2024年奖项,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费尔德(John J. Hopfield)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因人工神经网络基础研究获奖,显示诺贝尔奖对跨学科创新的持续关注。而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则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及日本学者坂口志文,表彰其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突破。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规则,2025年度单项奖金提升至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3万元人民币),奖金池随基金会投资收益波动。评选委员会自每年10月首个工作日起依次公布各奖项得主,颁奖典礼定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本年度物理学奖的揭晓,再次印证了量子科技作为21世纪核心战略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