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激光雷达推动低速L3无人车发展 景区成商业化前沿阵地

时间:2025-10-16 20:09:3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张益铭

近年来,激光雷达成本从十年前的十余万元骤降至几千元,不仅加速了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更催生了景区低速无人车这一新兴市场。这一技术变革正在重塑特定场景下的出行与作业模式,景区成为低速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重要试验场。

景区低速无人车:5km/h时速下的L3级自动驾驶实践

在宜宾高铁站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的E·Park宜公园内,一辆十四座自动驾驶观光车正以5km/h的时速沿园区路线行驶。记者实测发现,该车已达到L3级自动驾驶标准,在安全算法框架下展现出极高的避障谨慎度。当检测到10米范围内存在障碍物时,车辆会自动减速或停止;通过狭窄路段时,系统会实时识别周边建筑物距离,并通过中控大屏以黑点密度形式显示障碍物分布。



图:无人驾驶观光车(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车辆顶部搭载的激光雷达相当于“智慧之眼”,可实现1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感知。尽管两侧配备的毫米波雷达具备自主避障能力,但在单侧为阶梯的狭窄路段,车辆仍需安全员接管控制。这种“人机协同”模式既保障了安全,也暴露出技术优化空间——当人流密度增大时,系统会因轨迹预测不确定性而触发人工接管。

园区内还运行着设计更简约的小型自动驾驶车辆,其方向盘可自主转动,在部分封闭场景下接近L4级自动化水平。四川宜云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昌洪透露:“观光车具备L3级能力,而小型车在特定场景下自动化程度更高。目前无人清扫车、安防车已实现L4级应用。”

技术突破与成本重构:激光雷达从“奢侈品”到“标配”

激光雷达的价格革命是低速无人车发展的关键推手。十年前,单颗激光雷达售价超十万元,占整车成本半数以上;如今其价格已降至几千元,带动整车成本压缩至20万元区间。这种成本重构使得景区观光车等低速应用成为可能。

实现自动驾驶需四大核心技术支撑: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系统、高精度定位、路径规划与控制算法,以及车云协同平台。纯惯导融合定位开发工程师罗明华指出,技术难点在于平衡性能指标与批量生产成本。园区车辆采用SLAM技术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方案,融合高精地图及惯性导航数据,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稳定性。

商业化加速:从景区到城市物流的万亿赛道

据一览众咨询数据,我国特定环境低速自动驾驶市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2020年前,运营车辆多为测试或内部试运行;2020年后实现规模化应用,物流配送成为最大应用领域。预计到2025年,低速自动驾驶车辆销量将达5.9万辆,其中物流配送占比34%,环卫领域占31%,港口与矿山应用各占14%。

“五年前这是蓝海市场,现在乘用车企业也开始布局。”侯昌洪表示,公司正通过研发投入打造园区智慧出行综合解决方案,涵盖观光车、安防巡逻车、配送车等移动智能体,并构建多模异构数字底座与AI决策中台。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激光雷达技术正赋能自动泊车功能升级。记者在宜宾某写字楼地下停车场体验发现,配备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可实现百米距离的自动泊车与召回,司机仅需将车停在电梯口即可完成操作。

随着南京、深圳、嘉兴等城市景区相继投入无人车运营,智慧旅游正成为低速自动驾驶的重要落地场景。业内人士指出,2025-2030年将是商业化关键窗口期,低速自动驾驶有望重构城市物流、交通与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