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9日电,记者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该学院研究团队近日通过'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成功探测到一种新型毫秒级射电暴。这种射电暴源自恒星黑子区域的磁场活动,其发现为人类理解太阳系外恒星的小尺度磁场结构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显示,此次探测到的射电暴持续时间仅毫秒级,但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数小时的辐射总量。该成果首次揭示了太阳系外恒星磁场在极小尺度下的剧烈活动现象,填补了国际天文学界在恒星磁场微观研究领域的空白。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这项发现对空间天气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恒星磁场活动产生的射电暴可能影响行星大气层演化,甚至干扰潜在地外生命的生存环境。相关数据将为建立太阳系外空间天气预警模型提供重要参数。
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央视财经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指出'中国天眼'作为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持续推动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此次发现标志着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后续探测系外行星磁场、研究恒星演化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