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结束还剩3个月,零售行业的竞争却愈发激烈。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家门口的最后1公里,试图在这片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沃尔玛,作为全球零售业的领军者,近期的一个大动作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其自今年初启动的社区店模式终于浮出水面。
9月13日,沃尔玛在深圳宝安正式开业了第四家社区店,标志着其社区店模式在经过测试验证与迭代升级后,已正式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这家社区店,是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上运营的所有模式中,店面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其“小、精、近”的特质却让人眼前一亮。
门店面积约500平方米,远小于传统大店的上万平米规模;精选约2000款SKU,与大店相比,社区店更专注于“一日五餐”的场景,围绕消费者的日常饮食需求打磨货盘;选址上,社区店则紧贴“10分钟步行生活圈”,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沃尔玛近几年的动作集中在大店改造上,但社区店的推出,无疑是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从战略意义上考量,沃尔玛做社区店的目标之一,是以“卫星店”、“骑兵”的姿态,将其革新、思考成果注入城市毛细血管,触达更多消费者,最终与大店、电商形成协同互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零售生态。
市场环境在不断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持续迭代。质价比、健康化、个性化等新需求正重塑着零售领域的发展格局。沃尔玛社区店的战略定位,正是回归零售的本质,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在新老模式的冲击下,沃尔玛既需要面对同行竞争以及传统商超转型后的竞争压力,也需要破除同质化的行业现状。
在沃尔玛宝安社区店的大门口,印有“沃集鲜”Logo的绿瓶4.0纯牛奶、100%葡萄汁、咸奶油泡芙以及三文鱼切片被做成巨型的气球装置,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店门前的食品品鉴摊位一字铺开,明黄色的招牌上写着“欢迎试吃”,邀请消费者亲身体验沃尔玛社区店的产品魅力。
这体现了沃尔玛社区店的产品组合策略——聚焦食品品类,以满足周边消费者高频刚需。为了体现差异化,沃尔玛在社区店内围绕“一日五餐”的场景,细分、丰富了其产品矩阵。主入口集中呈现烧腊、烘焙、零食等品类,随动线延展至冷冻、日用品、生鲜、鲜花等区域,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在这其中,沃尔玛自有品牌“沃集鲜”成为吸睛主力。那些印有沃集鲜字样的黄油排包、酸奶、原味坚果、鸡蛋等产品,在店内随处可见。在几乎每个零售商都在打造自有品牌的当下,沃尔玛为凸显其差异化,重点强调了沃集鲜“非必要不添加,必要添加极精简”的策略。从产品背面的配料表,到门店的墙壁、海报上,主要凸显的卖点均是“0防腐剂”、配方干净、“0保水剂”等关于健康、有机的词汇,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此外,沃尔玛还与头部供应商联名开发产品,或提供大品牌特供、渠道专享货品,以补全货盘拼图,最大程度发挥供应链优势。以沃尔玛与供应商共创的非油炸红烧牛肉面为例,其工艺特色是蒸煮,面条更接近于挂面,与市面上较为普遍的卷曲面饼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具备创新巧思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具备广东特色的五指毛桃牛骨荞麦面、把沙县小吃放进冰箱的花生酱拌面等,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口味的需求。
沃尔玛方面表示,以何种方式与其进行合作的决定权在供应商手里,这体现了沃尔玛对供应商的尊重与开放态度。坚持“天天平价”也是沃尔玛打造产品力的重要一环。体现在如今的沃尔玛社区店,就是随处可见明黄色的9.99元、19.99元标签,通过精简商品和价格带,减少中间环节,形成简单清晰的整体优惠型价格系列,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如果要论证沃尔玛这套产品打法的有效性,一个令如今消费者更有体感的变化是,沃集鲜在社交平台讨论中“上桌”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小红书等平台的食品饮料测评中,沃尔玛从来不在热度范围之内。但眼下,沃集鲜的麦卢卡蜂蜜豆浆、安格斯牛肉纸皮烧麦、羽衣甘蓝奇亚籽茶等产品均被频繁提起。有评论表示“沃集鲜最近好猛啊”“是不是没有上限”“杀疯了”,这体现了沃集鲜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而在社区店这一模式中,这些关于沃尔玛产品的迭代创新被聚焦、放大,为社区店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沃尔玛再度将目光投向社区店模式,有其必然的原因。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变了。人们既重视性价比,也注重品质消费,对食品安全、配料表等都有了更具体的要求。此外,消费者购物习惯也愈发强调便利性。而社区店“500米10分钟到店”的特性,更能满足即时性、高频次的生活需求。
在社区零售这片充满变量的赛道上,如何去定位社区店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折射出各个零售商对市场需求与自身资源的差异化判断。目前,行业内的探索也呈现出 “分” 与 “合” 的多元路径。有人将社区店视为瞄准特定客群的“狙击点”,也有零售商坚持以 “合” 布局,将社区店纳入全渠道体系,如同沃尔玛的实践。
眼下,沃尔玛做社区店的深层目标正是完善其全渠道矩阵——大店提供“慢逛”一站式购物体验,配备更多精选快消及非食、寻宝品类;电商提供日常全品类补给,提供不同时效、不同配送范围的服务;社区店则提供“快购”日常高频商品。而为令各渠道形成生态互补,沃尔玛提出了“全渠道一盘棋”的解题思路。
这意味着各渠道的客群画像、商品结构、选品逻辑等底层规划基本一致。经历过去几年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沃尔玛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人群——中国1.75亿城市大众中等收入家庭。因而围绕这些人群,沃尔玛打造了具有针对性的一盘货。
在“全渠道一盘棋”的策略指引下,沃尔玛社区店的商品结构是与其他模式一致的,但针对社区店模式更加聚焦在烘焙、生鲜、熟食、速食、零食饮料等餐食,以部分高频的非食和日用品作为补充。在价格策略方面也将天天平价的宗旨贯彻执行,让消费者在社区店也能享受到与大店相同的优惠。
相较单纯将社区店做成大卖场的“微缩”,或单独将社区店拎出来做成独立业态,沃尔玛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就是要瞄准同一群人,围绕他们打造货盘体系,并进一步根据模式、渠道需求进行适配调整,以此实现效率最大化。某种程度上,沃尔玛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最适配自己的体系化公式。所有事都是一件事,局部与整体应用同一套哲学。
这无疑对零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眼下风起云涌的中国零售市场上,这需要极大的战略定力。沃尔玛对社区店的打造显得格外谨慎。早在今年1月,沃尔玛便开出了最新社区店的首店,但直到这个9月才正式对外公布其种种细节。而在这种沉心打磨之下,沃尔玛对社区零售探索出的解法是,回归“以顾客为第一”的原点——这是贯穿沃尔玛63年发展历程、凝聚其经营智慧的一句箴言。
如果以此为出发点,许多关于变与不变的噪音便自然化解。“很多人问自有品牌占比多少,对于自有品牌的发展,我们不会将占比作为衡量指标,’看占比’的做法对’真正一切从顾客出发’的战略思路而言,它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会把关注度放在顾客的反馈,围绕他们的需求来打造的,就是好商品。”沃尔玛相关负责人祝骏说道。
面对社区店选址逻辑的疑问,祝骏给出的回答是:“顾客需要我们开在哪儿,我们就会开在哪儿,包括大店、社区店、APP等不同形式,顾客可以用他最喜欢的方式在沃尔玛购买到高品质、高质价比的商品。”他多番强调,沃尔玛一切动作都是为了满足大众中产家庭的期待。在这一原则之上,才有了沃尔玛提出的“全渠道矩阵”、“全渠道一盘棋”等战略,并以此来创新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建立产品和品牌壁垒。
当社区店赛道硝烟渐起、成为零售行业争相追逐的 “风口” 时,许多参与者急于跑马圈地、以规模和数字抢占先机,沃尔玛却走出了一条 “反快进” 的稳健路径。它始终锚定长期主义,以足够的谨慎打磨社区店模式。从初期探索到多轮测试迭代,每一步都围绕消费者需求验证业态适配性,拒绝盲目跟风扩张;以坚定的战略定力抵御短期诱惑,不将开店速度作为业绩噱头,也不把自有品牌占比当作衡量成果的硬性指标;将核心精力聚焦于商品品质优化、全渠道协同效率提升与顾客体验打磨,筑牢社区零售的长期竞争力。
如今,这种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已显成效。沃尔玛中国管理层在今年6月的中国供应商峰会上透露过一个信息,社区店的表现远超预期。沃尔玛业态正走向在中国市场上重启增长的目标,为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