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杭州举办的IROS2025(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CTO王兴兴出席并参与圆桌讨论。这位刚刚带领团队发布最新款人形机器人的科技领袖提出一个颠覆性观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机器人对硬件性能的依赖将呈现递减趋势。
在探讨机器人核心技术发展时,王兴兴以机械手研发为例指出,传统研发路径中,要实现机器人手指的精细操作,需要同时突破软硬件双重技术壁垒。但理论上,当AI算法达到足够智能水平时,即使采用相对简单的机械结构,机器人也能完成穿针引线这类精密任务。他特别提到人类残疾人士的生理现象:部分无手残疾者仍能完成复杂手工操作,这从生物学角度印证了智能算法可弥补硬件局限性的可能性。
尽管宇树科技作为以硬件研发见长的企业,王兴兴仍客观承认行业发展趋势:"AI越强大,硬件要求越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技术演进方向。他进一步解释,现代AI算法相比传统控制方法,对机械误差、环境噪声、部件一致性等现实问题的容忍度显著提升,这使得机器人能在存在间隙、摩擦差异等非理想硬件条件下稳定运行。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宇树科技)
不过王兴兴也强调,在可预见的未来3-5年内,高性能硬件仍是保障机器人稳定运行的基础支撑。这种判断在其公司当日发布的H2仿生人形机器人上得到充分体现:这款身高180cm、体重70kg的机器人,在官方宣传视频中展现了惊人的运动控制能力——不仅能自然流畅地完成行走、舞蹈等基础动作,更在打拳、侧踢等高难度动作中表现出精准的发力控制与平衡维持,其肢体伸展的协调性和重心转换的稳定性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此次技术分享与产品发布,揭示了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的范式转变:当AI算法突破特定阈值后,硬件创新将从"结构主导"转向"智能驱动",这种变革或将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技术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