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iPhone17系列首销火爆:京东4小时超3万签收,黄牛加价最高达1500元

时间:2025-09-19 14:02:4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9月19日,备受瞩目的苹果iPhone 17系列终于正式开售,引发了全球消费者的热烈关注。当天早上8点,京东平台也同步开启了苹果新品的销售,数据显示,截至中午12点,全国已有超过3万名用户成功签收了iPhone 17系列新品,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不仅如此,iPhone 17的“以旧换新”活动也异常火爆,截至上午10点,其销量已是去年同期的4倍,显示出消费者对新机的极高热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早上8点过便来到了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苹果直营店,现场感受iPhone 17首销的热度。从预售阶段的“秒光”到实体门店外的大排长龙,无一不显示出消费者对新机的高度关注和期待。随着人流量的不断增加,工作人员不得不摆放更多排队用的黑色栅栏以维持秩序。据苹果店工作人员介绍,只有提前预约购机的消费者才能进店领取新机。

据悉,这一代iPhone被外界视为自2017年iPhone X以来最大的一次革新。除了推出全新的超薄机型iPhone Air外,常规版本的影像、外观和配置也均有显著升级。数据公司IDC预测,凭借在设计与硬件层面的突破,iPhone 17系列将激发中国消费者的换机动力,市场表现预计将明显好于前两代。

然而,在首销现场,除了热情的消费者外,还出现了不少“黄牛”的身影。早上8点,苹果直营店准时开门迎客,店外已有百人在排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已预购的用户有序进场。而“黄牛”们则手提数十个苹果购物袋,不停寻找刚拿到新机的消费者,主动上前询问回收新机事宜。据悉,最受追捧的是iPhone 17 Pro Max 512GB和1TB版本,现场成交活跃。多个黄牛表示,“今年加价不多,因为(苹果)货太多了。”但即便如此,针对橙色iPhone 17 Pro Max的512GB和1T两个不同存储版本,黄牛还是分别加价了1000元和1500元。

与此同时,多数黄牛表示iPhone 17不加价。此外,iPhone 17 Pro Max 2TB大内存版本的购买人数较少。现场的“黄牛”对记者称,“到现在也没看到那个用户拿着2TB(从苹果零售店)出来,如果有,我愿意回收,但是加不了多少钱,普通用户不会买这么大内存(的版本),官方价就17999元了,太贵了。”

除了上海门店外,其他地方的苹果门店也迎来了排长队的情况。据极目新闻报道,成都苹果直营店(太古里店)早上7点左右就已有数十名等待提货的顾客在排队。排在队列的第一位顾客表示,他在早上5点半左右就抵达了。而在队列靠前的另外一位顾客则表示,自己在6点左右抵达时,门口已有人在摆龙门阵了。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苹果北京三里屯Apple零售店门口也照例排起了长队,现场约有200来人。排在队伍第一位的顾客是一位20岁男生,自称在前一天晚上11点到达,从河北唐山赶来。他告诉记者,自己预订了一台银色、256GB的iPhone 17 Pro Max作为今年的生日礼物。第二位用户在凌晨5点到达,下单了一台橙色版本iPhone 17 Pro Max,这是他连续第六年坚持在首销日到店。

此次iPhone 17系列在设计上迎来了大幅更新。苹果取消了“Plus”型号,推出了超薄的iPhone Air,厚度仅5.6毫米,被称为“史上最薄iPhone”。同时,iPhone Air也是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出的首款苹果纯eSIM机型,或加速推动行业向“无卡化”过渡。然而,由于eSIM在中国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办理流程相对复杂,因此iPhone Air在华发售延期。截至发稿,在Apple中国大陆官网的相关介绍页面,iPhone Air仍显示“发售信息后续更新”和“所有机型将在获得批准后发售”的字样。

尽管eSIM技术已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对成熟,但iPhone Air是苹果首次面向中国发售没有传统卡槽的机型。iPhone Air正式发布后,中国联通官宣成为首发支持中国大陆eSIM卡的运营商。随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相继宣布具备eSIM开通能力。

在常规产品线的迭代上,iPhone 17的标准版、Pro版、Pro Max版也迎来了多年来最大的升级:影像系统首次实现全系4800万像素;Pro版本支持最高8倍光学变焦;前置摄像头提升至1800万像素;采用全新横向排列的相机模组取代过去数年沿用的正方形凸起。价格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普通版iPhone 17起始存储翻倍(从128GB升级为256GB),补齐了此前被用户诟病的短板。


IDC预计,“加量不加价”的iPhone 17今年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iPhone 17 Pro版/Pro Max版还是一如既往地展示苹果的性能,尤其对影像有较高需求的用户来说,依然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行业竞争正在加剧。国内手机厂商在AI手机方向持续加速,将大模型能力下放至终端侧,强调影像、交互与系统层面的智能化整合。相比之下,苹果尚未在国内落地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IDC研究经理郭天翔表示:“在本地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深度集成且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AI功能之际,苹果在AI功能方面的滞后正成为其在华发展的一大挑战。”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王晶

编辑|程鹏 文多 杜波

校对|段炼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王晶 摄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