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何时正式访华?他对台湾问题又有何新看法?这些疑问近期成为国际舆论焦点。随着中美高层互动升温,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不仅牵动中美关系走向,更对台海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中美即将在韩国APEC会议期间举行最高层会晤,但特朗普何时正式访华仍备受关注。10月20日,特朗普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晤时透露,已收到中方邀请,计划于2026年初完成访华行程,并强调这一安排已“基本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缓冲期即将于下月结束。特朗普选择此时宣布访华计划,显示出对双方达成协议的信心。然而,中美关系远非贸易领域所能涵盖,台湾问题作为核心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的“火药桶”。若该问题处理不当,特朗普的访华行程恐生变数。
此前,多家媒体分析指出,中方希望美方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展现更坚定立场,从“不支持台独”升级为“反对台独”。特朗普对中美协议的乐观态度,是否意味着他在台湾问题上已有新考量?

在近期会晤中,面对记者关于“若中国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印太军事部署能否应对”的提问,特朗普回应称,中方不会采取此类行动,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最强装备,无人敢挑战其权威。他强调,中美将在台湾等问题上“相处融洽”,并补充称双方将达成一项“强有力”的贸易协议,确保双方满意。
特朗普的表态至少包含三层含义:其一,他排除了任内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这在以往较为罕见,显示其不愿在中美高层互动前节外生枝;其二,他通过强调美国军力,为“不会发生冲突”的结论寻找依据,实则为自己留有余地;其三,他将台湾问题与中美贸易协议挂钩,暗示双方可能在此问题上达成妥协。

事实上,特朗普二次执政后,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已发生显著变化。在其首个任期内,他曾批准近200亿美元对台军售。然而,此次上任九个月来,他未批准任何对台军售,甚至在夏季否决了一笔价值4亿美元的军售案。这一举动被视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作出的“让步”。
今年7月,赖清德试图借“路过”之名窜访美国,引发中方强烈反对。尽管美方以“国际惯例”为由辩解,但最终仍拒绝赖清德“借道访问”的要求,令“台独”势力陷入战略焦虑。

不久前,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提议将台湾50%的芯片产能转移至美国,进一步加剧了“台独”势力的恐慌。他们认为,这一提议预示着美国将放弃台湾。毕竟,台积电等芯片企业一直被台当局视为“护岛神山”,但在风险面前,美国选择的是保护自身利益,而非台湾。
美国的这些举动对赖清德之流而言,无疑是三记重拳。它们不仅打破了“倚美谋独”的幻想,更在台湾地区引发了一股“疑美论”风潮。特朗普的最新表态更是给了他们致命一击。当他们还在幻想美国会不远千里赶来救援时,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最终将以中美都满意的方式解决,至于赖清德等“台独”分子是否满意,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