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碟中谍》里攀爬迪拜塔,在《007》中驾驶潜艇跑车,在《王牌特工》用雨伞横扫千军——现代间谍片好像变成了高科技动作杂技秀。而今天的这部电影分外真实!因为它的故事正是出自真正的情报人员笔下!

PART
01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这个片名很多人都听过—— 原著是小说,后改编成电视剧,2011年又翻成电影。 一而再,再而三的翻拍,只有一个原因:故事太值得品味。

本片由英法德三国联合制作,三影帝同台飙戏! “狗爹”加里·奥德曼,“脸叔”科林·费尔斯,“汤老师”汤姆·哈迪。还有“首任邓布利多”约翰·赫特,以及“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众多实力派倾情加盟是因为这个故事出自约翰·勒·卡雷之手。 他是英国著名间谍作家,18岁时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

1956年,约翰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观察事物的反应能力,收到老牌间谍赏识,随后进入军情五处,以外交官的身份亲历了秘密情报工作中的无数大风大浪。

由于本人从事过情报行业,所以他写来,不太注重情节的离奇,智与勇这些必备的品格,在勒卡雷笔下,全成了人生的累赘。与其说某人去执行一行任务,不如说任务本身会吞没掉人应有的光彩。你戴着非人的面具,时间一长,你就面目模糊了。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一部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谍战电影。 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冷战时期,英国情报机构“圆场”被苏联安插了间谍“地鼠”。 “挖出地鼠” 就是影片的中心内容。然而,这简单的四个字,在众多人眼中却成了看不懂。


PART
02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圆场总管觉察到“地鼠”的存在,独自展开调查,并委派亲信吉姆赶赴匈牙利获取地鼠真实身份。没曾想,消息早已走漏。迟迟未来的接头人,紧张至极的服务生,吉姆在察觉也为时晚矣。吉姆被杀,就是开头的剧情。

特工被杀,消息走漏,当时房间里共坐着圆场高层,共六人。总管顶不住代号“锅匠”的潘西挖苦,引咎辞职。他同时带走的还有,“乞丐”史迈利。 突然而来的免职让史迈利颇为惊奇,但两人还是一起离开了“圆场”。

后面我们可以得知,总管安排乞丐离开,一方面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信,另一方面,也是为日后的锄奸做出的安排。 新总管由锅匠接任,他立刻提拔自己的亲信“士兵”罗埃。

一朝君子一朝臣,有七位史迈利的老同事相继被免职。时间静静流逝着,老总管在病房中孤独地死去。另一边乞丐在户外游泳,这是暗示他的老当益壮。也说明他在等待组织的召唤。

很快地,圆场特工里基在外勤行动中发现圆场有内鬼。为保险,他越级上报给国防部副部长拉康。

地鼠不是老总管也不是乞丐,他仍居圆场高层,并不断向苏联传递情报。为了挖出地鼠,拉康和乞丐会面,并委派他揪出内鬼。


乞丐向拉康要了一个人,行动组组长彼得作为助手。 两人开始仔细盘查,这是故事才进入正题。

乞丐来到老总管住处,发现桌上放着几枚贴有圆场高层的棋子,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只不过这枚棋子被搁置一旁。很显然,老总管曾怀疑过圆场的每一个人。

回到老总管离开前的圆场,当天屋子里共有六个人。锅匠潘西咄咄逼人的指责着老总管,他的阵营里有士兵罗埃,以及曾被老总管救出,现在却以怨报德的“穷人”托比。

老总管的阵营里只有“乞丐”史迈利,看着他们争执不下,另一个高层始终平和安静。他是代号“裁缝”的比尔。

PART
03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间谍到底是谁?是锅匠? 是裁缝? 还是士兵?对于看惯了《007》《碟中谍》《谍影重重》的人来说,这部片子“极其无聊”。 没有詹姆斯邦德的英姿飒爽,没有杰森伯恩的利落拳脚,《锅匠》里的特工们更像一个普通人。

他们身材走样,相貌平平,性格沉默寡言,扔人堆里就消失那种。不过这样才趋于真实的特工。

它全片都弥漫着一股冷静,克制与平常,影片的“无聊”是内在的精彩烧脑。影片靠细节串联,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个世界。

有人说《锅匠》又闷又平,一点也不像印象中的特工间谍。但这恰恰是影片的真实所在。 真正的间谍只是一群背负特殊任务的普通人,尔虞我诈,背叛欺骗是他们的日常。在欺骗中动真情,在信仰与人性间抉择才是他们的常态。

他们大多像老总管一样晚景凄凉,甚至到死都没能等到国家为自己平反。《锅匠》就像是间谍片中的间谍,沉默寡言却内有千华。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2011
导演: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编剧: 约翰·勒·卡雷 / 布里奇·奥康纳
主演: 加里·奥德曼 / 科林·费尔斯
豆瓣7.9IMDb7.0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