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商务部长退出吉隆坡谈判:特朗普痛骂后的中美贸易风波

时间:2025-10-24 14:38:10 来源:傲傲讲历史 作者:傲傲讲历史

近期,美国政坛因对华贸易政策再生波澜。据内部消息披露,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遭到总统特朗普公开痛骂后,宣布退出本周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这一决定与中方近期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密切相关,更暴露出白宫内部在对华战略上的严重分歧。



事件导火索源于卢特尼克9月底强行推动的"50%规则"。该政策大幅扩大对华制裁范围,单方面升级贸易摩擦,直接打破中美此前通过谈判建立的贸易平衡。特朗普原计划在APEC峰会期间与中方高层会晤,试图通过提前缓和关系推动中国扩大美国大豆进口,但卢特尼克的激进行动彻底打乱白宫战略布局。

中方随即展开精准反制。10月9日宣布的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仅涵盖原材料,更将技术、设备及设计图纸纳入管控范围。此举直击美国高端制造和国防工业命脉,迫使白宫承受巨大压力。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内部会议上怒斥卢特尼克"愚蠢至极",指责其擅自行动导致对华关系恶化。



最新公布的美国代表团名单显示,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将取代卢特尼克出席吉隆坡会谈。这一人事调整背后暗藏多重信号:其一,卢特尼克遭特朗普公开斥责后,通过拒绝参会表达抗议;其二,白宫内部权力斗争升级,财长贝森特借机巩固地位;其三,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更换谈判代表为局势降温。

分析指出,此次风波暴露出美方对华战略的三大矛盾:首先,特朗普政府长期在"极限施压"与"务实谈判"间摇摆不定,卢特尼克的激进行动代表强硬派冒进,最终导致美方陷入被动;其次,白宫内部存在严重权力竞争,政策失误后寻找"替罪羊"成为政治常态,与纳瓦罗被边缘化的过程如出一辙;最后,美方严重低估中国反制决心,中方稀土管控及对等收费措施(如美船停靠中国港口需缴纳500万港务费)彰显战略定力。



尽管美方派出被视为务实派的贝森特主导谈判,但其启程前仍强调考虑限制软件产品对华出口,暴露"施压-谈判"并行策略。中方已明确表态,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的做法不是正确交往方式。当前谈判前景充满变数,而卢特尼克的缺席或许只是特朗普转移矛盾的权宜之计。

历史经验表明,基于"美国优先"的单边霸凌政策不仅难以迫使中国让步,反而会反噬美国自身。中美关系稳定亟需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基础之上,任何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获取利益的做法,最终都将证明是战略误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