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阿迪达斯羽绒服代工真相:雪中飞代工背后的产业逻辑

时间:2025-10-24 19:34:12 来源:财天COVER 作者:财天COVER



近日,一则"阿迪达斯羽绒服由雪中飞代工"的热搜引发消费者广泛讨论。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在电商平台比价后直言:"与其为品牌溢价买单,不如直接选择同厂生产的雪中飞,省下近300元差价。"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国际运动品牌代工模式的产业真相。

代工体系:全球产业链的精密分工

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阿迪达斯某款长款羽绒服券后价867.71元,含绒量70%;而雪中飞同类型产品含绒量达85%,售价仅569元。这种价差并非个例,而是国际品牌代工模式的典型写照。



▲某电商平台产品截图对比

阿迪达斯官方客服证实,雪中飞、波司登均为其羽绒服代工厂。这一事实揭示:作为全球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95%以上的产品依赖代工生产。其代工体系呈现三大特征:

  1. 区域集群化:鞋类代工厂高度集中于广东、福建,万邦鞋业、荣诚集团等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2. 产能全球化:申洲国际在越南新建工厂,华利集团确立"越南+印尼"双基地战略
  3. 分工专业化:万邦专注Originals系列,荣诚主攻高尔夫球鞋,申洲实现面料到成衣纵向一体化

天眼查数据显示,为阿迪达斯代工羽绒服的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实为波司登全资子公司。这种代工关系在运动鞋服行业普遍存在:耐克2009年关闭中国唯一鞋厂,阿迪达斯2012年关闭苏州直属工厂,将生产环节彻底外包。

战略回调:中国制造的重新布局

代工企业的"匿名性"源于品牌方严格的保密条款。合同中明确禁止代工厂未经许可披露合作关系,违反者将面临高额赔偿。这种安排既维护品牌高端形象,也避免消费者过度关注生产环节削弱溢价能力。

阿迪达斯的代工迁徙史折射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2013年前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基地,2013年后逐步转向柬埔寨、越南。但2021年越南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促使品牌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



2023年新任CEO比约恩·古尔登上任后,推出"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制造产品占比达95%,大中华区总部将迁至上海西岸中环。这种战略调整带来显著成效:2024年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10%,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连续9个季度增长,毛利率达51.7%。

轻资产之辩:效率与质量的平衡术

代工模式使阿迪达斯实现轻资产运营,将资源集中于设计研发与品牌营销。这种模式带来三大优势:

  • 固定资产投入降低,资产风险分散
  • 产能布局灵活,可快速响应成本变化
  • 供应链韧性增强,2025年关税战中加速本土化进程

但质量管控成为最大挑战。2019-2022年间,阿迪达斯多次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被通报,消费者反映"越南制造"产品存在开胶、断底等问题。这暴露出代工模式下的管理短板:当生产环节分散至全球多个基地时,品控标准难以统一。

与此同时,代工产业集中的地区成为高仿鞋重灾区。这些产品工艺精湛,对正品市场造成冲击。品牌方与代工厂的关系由此陷入微妙平衡:既需要代工厂的专业能力,又要防范其推出竞争产品。

消费者觉醒:从品牌崇拜到价值理性

此次代工争议反映出消费者知情权意识的觉醒。网友评论称:"标签上缝着阿迪达斯的标志,吊牌上挂着雪中飞的质检,我的钱包里装着两者的价差。"这种变化促使品牌重新思考供应链透明度。



专家建议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签追溯制造商信息。根据法规,服装吊牌或水洗标、鞋类鞋舌必须标注生产商。此次引发热议的阿迪达斯羽绒服,正是因消费者发现吊牌标注"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而曝光。

当品牌光环逐渐褪去,产品实质价值成为竞争核心。阿迪达斯虽实现业绩增长,但在中国市场份额仍面临下滑压力。这场代工争议提示: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变奏中,唯有平衡效率与质量、尊重消费者知情权,方能赢得长期信任。

(文中人物张强、李晓为化名)

(作者 | 易浠,编辑 | 吴跃,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