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在直播中直言“多数儿童AI编程课是智商税”,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家长群体对儿童编程教育的激烈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儿童编程市场的乱象,更提醒家长需理性看待教育投资。

▲“柯洁说儿童编程课是智商税”引发网友关注。图/深圳之窗视频截图
文|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柯洁在直播中明确表示:“如果我自己有小孩,绝对不会让他很小的时候就去触碰AI。”他直指当前市面上的AI课程“是智商税中的智商税”,甚至建议家长“不如先把语文学好”。这番言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程序员群体普遍表示认同,认为“逻辑表达能力比儿童编程更有用”;但也有家长认为,这类课程至少能让孩子远离游戏,满足“时兴”的教育需求。
事实上,儿童编程培训的争议由来已久。早在多年前,“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等营销话术就充斥自媒体,引发家长焦虑。随着ChatGPT、DeepSeek等AI技术的爆发,培训机构更升级营销策略,将儿童编程包装成“奥数、英语之后的第三大刚需”。
然而,这种“全民培训”现象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儿童编程机构存在“三无”问题——无办学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法核验教师资格。更有机构虚假宣传,声称编程证书可在幼升小、小升初中派上用场,而实际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因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家长面临“退费难”的维权困境。
柯洁的“怒批”实质上是给家长敲响警钟。教育学者指出,儿童编程培训本应是少数家庭结合孩子兴趣做出的个性化选择,而非盲目跟风的“全民运动”。盲目报班不仅浪费金钱,更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AI时代,知识技术快速迭代,新职业不断涌现。家长与其让孩子过早接触可能过时的技术,不如回归到关注孩子“作为人”的发展。AI时代要求学习者从“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思考与创新”,这需要家长更新育儿观,避免被营销话术裹挟。
当前,儿童编程市场的乱象亟待治理。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但更重要的是,家长需建立科学的育儿观,结合孩子兴趣和家庭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规划,而非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驱动。
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营销,家长需保持理性:AI时代的教育投资,应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而非盲目追逐技术热点。毕竟,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制造“技术工人”。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长期接收读者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投稿要求:选题须为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并支付稿酬。邮件主题需注明文章标题,文末请附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电话及银行账户信息(笔名需备注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