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一的电影漫聊,作者:爱看电影的墨一,头图来自:作者拍摄
初次踏入19楼的吸烟区,是前任领导引领我前往的。所谓“前任”,只因他已离职;而我,原以为会很快离开此地,却意外地留了下来。
我的座椅后部坚硬,长时间坐着会感到腰部不适。加之渴望呼吸新鲜空气、稍作休息,便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漫步,享受阳光。
那段时间,我常在同楼层的拐角处徘徊。但那里靠近公司门口,我不敢久留,担心同事或领导突然出现,感到尴尬。
一日,前任领导见我在拐角处,询问我为何在此。我答道,只是坐久了,想出来走走。
他笑道:“那你为何在此徘徊?跟我上19楼吧。”我好奇地问19楼有何特别。他解释说,19楼是未装修的毛坯房,无人办公,正好成了整栋楼的吸烟区和休闲区。
我跟随他踏上楼梯,心中充满好奇。毕竟,我们公司位于17楼,仅有两层之隔。
推开门的那一刻,我眼前豁然开朗。
整体格局与其他楼层无异,但走廊与办公空间被打通,显得格外宽敞。
进门便是两扇大落地窗,朝东南方向,下方是地铁站和商业街,旁边还有火车站。无论何时上来,都能看到下方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

夜晚,车灯、路灯、店铺灯光交相辉映,从上往下看,美不胜收。尤其是夕阳西下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形成美丽的夕阳角落。
我不知他人是否在此拍照,但我拍了许多,既有风景照,也有人像照。
工作时间总是匆匆,只有在这里的十分钟,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能感受到每一寸空间的美。
这张照片,唤起了我半年来的许多回忆,让我决定写下这些文字,记录下那些飞逝的时光。

言归正传,说说19楼的空间。
进门便是两扇大落地窗,距离窗户约10-15米处,摆放着五个椅子和两个长椅。许多烟民会在此抽烟。
我不抽烟,但有时也会坐在椅子上,欣赏窗外景色,或躺在长椅上休息。
长椅虽硬,但我躺得舒适。因为在办公室时,我常弯腰驼背,而躺在长椅上,腰部得以挺直。
每次坐累了,上来躺在长椅上,都会感到浑身舒爽,仿佛筋脉被重新打通。
进门左手边是一大片空间。
往前走,是电梯机电房;再往前,是另一个出口,有楼梯和电梯可直通楼下。
左手边还有一个独立空间,像是个办公室或次卧。这里也有一扇大落地窗,朝南向,阳光充足。
巧的是,我上一家公司就在对面,能直接看到。每次上来,我都会在窗前观望前公司所在的大楼。虽然看不清里面,但每次观望时,都会想起两年前在那里的点滴。
那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做移民咨询,时间规律,周末双休,节假日正常休息,基本不加班,且入职就缴纳五险一金。
唯一缺点是工资较低,工作内容单一。离职时才知道,我的工资在同岗位中还算高的。
另外,那家公司的午休时间有1.5小时,而我现在的公司只有1小时。虽然只差半小时,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
两年前在那家公司时,因为多了半小时时间,我能在中午吃完饭后四处溜达。
因此,我走了很多地方,虽然只是公司周围,但也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感,让我在工作之余有了别的乐趣。
19楼进门右手边也是一片大空地。走到头,是一扇锁着的门,上面写着“闲人勿入”,应该是配电房之类的设施,我从未进去过。
配电房右手边是一个乒乓球场地。没错,这里居然有个乒乓球场地。
中午午休时,会有人在这里打乒乓球,声音此起彼伏,显然是经常练习的人。
一开始,我中午在这里躺在椅子上时,会觉得乒乓球声音吵闹。但时间长了,我开始适应这个声音,它让我感到一丝安全,因为那证明周围有人。而一旦声音停止,我有时也会突然醒来,像是某种默契。
乒乓球场地里有两个专门放乒乓球的球筐,以及一个小的储存柜。墙壁上还挂着几个乒乓球国家队队员的海报,与整个19楼的粗糙感形成鲜明反差。
乒乓球场地旁边也有两扇大落地窗,朝南向,采光极好。秋冬季时,我总会躺在旁边的椅子上晒太阳,一边放着音乐,一边让阳光暖进身体。
这就是这个空间的整体布局。
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抽烟、打电话、聊天、打乒乓球、散步、躺着,或者只是刷视频。

我也是其中一员,和其他人一样在这里刷视频、散步、躺着,偶尔拍几张照片。
今日夕阳西下时,我正要往回走,转头看到窗外的城市闪着一点夕阳余晖。余晖经过反射,照到了这个空间里。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杨德昌电影中的场景,那种平实、真切、冷静中又带着一丝温柔的感觉。
我想要留下那种感觉,随即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张日落照片。

看着这张照片,我回忆起这半年来的碎片:
有人组团上来,三四个左右,点上几根烟,在窗户旁聊着工作,偶尔吐槽一下同事和领导。
简单聊完,他们掐灭烟头,回头看一眼窗外,就转身回去。
有的人是来打电话的,手不离电话,说着工作上的事情,说完就走,好像只有这里的空间,能提供一个合适的通话环境。
有的人只是来这里边抽烟边刷视频,缓解压力,抽完一根烟,刷完几个视频就走了,简单直接。

有的人上来明显是困了,或者和我一样,觉得办公室坐着不舒服,想上来躺会椅子,让自己的腰舒服一点。
这个空间我每天都来,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人。有的人只见过一次,有的会经常见,但我们也基本不怎么说话。我对他们的印象,很多也都是基于猜测和第一感觉。
但我还蛮喜欢这种感觉,像是一种猜谜游戏,猜测对方的工作、年龄、所遭遇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题,有的可能有答案,有的可能没有,并且再也不会相见。这种未知感很让人着迷。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想到香港电影《志明与春娇》里,数次出现的那个抽烟小巷。
电影开场,几个人从大楼里出来走向吸烟区。他们明显不是一个公司,但因为经常在这里抽烟,所以彼此都很熟悉,甚至知道对方公司的一些内幕。主角春娇与志明也是在这里抽烟而相识。
那个巷子很小很窄,却因为可以抽烟而聚集很多人。
人们在这里放下在公司时的一些伪装,熟练地拿出烟、点上,遇见几个经常一起抽烟的朋友,再一起吐槽一下领导或同事,或者身边发生的其他事。
这个小巷子,因为可以抽烟,聚集了一群毫不相识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看电影、吃饭、讲座、约会、学习、工作而聚集,只是因为这里可以抽烟。
这让我感到神奇。好像这个小巷子的空间,成为了大家精神与物质上的一个飞地。
它位于角色们工作空间之内,但在这里却不用工作。你只需要抽出香烟、点上,就能和其他人成为朋友,聊聊八卦。
被压缩的一个空间内,却意外地产生了孕育情感的温床。
这里没有上下级,没有职场规则,只有想在疲惫间隙抽一口烟的人。人们不会在这里交心,不会在这里请教你什么,也不会在这里谈什么交易、学习、工作等等。
但这个小空间里,就是这么神奇地孕育了某种不一样的情感氛围。
就好像,一根烟、一个打火机,彼此也能在这样一个空间内互相熟识。又因为这里属于工作空间之内,人本能的又会有一点偷摸感。
两种感觉交叉,让这一个狭小的空间,产生了神奇的魅力。
而这种感觉,就是我半年来在19楼的吸烟区感受到的某种氛围。
是一丝暧昧、一丝迷离、一丝偷摸、一丝停滞等等组成的某种空间氛围和情绪。
人需要在工作中喘口气,而这个空间则赋予了我呼吸、懈怠、懒惰、休息的空隙。
这也让我得以观察、感受、触摸这个空间所带来给我的反馈。
在这里半年来,我清楚地知道每天什么时间点来能晒到太阳,什么时候能看到夕阳、拍到好看的照片,什么时候能透过窗外看到蓝调时间,什么时候人会多,什么时候有人打乒乓球,什么时候没人。
这种感觉令我欣慰和安稳。我没有向任何人分享和聊过这个空间,但它的存在,会在我每天工作时让我感到一丝轻松。
有时候,我甚至会将这个空间本身当作一个朋友,每天偷出来十几分钟和它相见、拥抱。我们不会说话,只是沉默地享受着彼此的默契。
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却又每天都在发生什么。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我会在这个公司待多久,但只要我来一天,我都会上19楼看看。
看看那些陌生的、见过与没见过的人。
看看11点、14点、15点的太阳。
看看16点的落日余晖和17点的蓝调时光。
以及,这个空间本身。
那是一个如此平静、疏离、梦幻、美丽、神奇的19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一的电影漫聊,作者:爱看电影的墨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6180.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