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稀土反制:这张战略王牌能持续多久?

时间:2025-10-25 13:08:37 来源:朝不慵 作者:朝不慵

在中国对美反制措施中,稀土成为最令美方头疼的「杀手锏」,甚至引发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激烈反应。此次稀土管控升级标志着中国战略资源的反制进入新阶段——从单纯的产品出口管控,延伸至技术标准的全球辐射。

过往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主要针对直接出口的加工产品,要求采购方提交使用申请。而新规明确:任何国家生产的稀土制品,只要在加工环节使用中国技术占比超过0.1%,转售第三方时就必须获得中方许可。这一规则与美国在芯片领域实施的「长臂管辖」如出一辙:美国曾规定,任何产品只要含0.1%以上美国技术,出口就必须遵循其限制。

典型案例包括荷兰阿斯麦光刻机对华禁售——尽管中国是其最大客户;台积电被迫中断华为芯片代工——尽管中国大陆是其核心市场。如今中国在稀土领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形成战略资源领域的对等反制。

稀土: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稀土是镧、铈、镨等17种稀有金属的总称,虽用量微小却不可或缺。从智能手机芯片到新能源汽车电机,从F-22战机隐身涂层到导弹制导系统,稀土元素贯穿高端制造业全链条。中国拥有全球40%的稀土储量,更关键的是掌握全球90%的分离、提纯和材料制造技术。

这种技术优势来之不易。以徐光宪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历经数十年攻关突破技术封锁。美国芒廷帕斯矿山虽储量丰富,但因缺乏加工能力,矿产品仍需运至中国处理后再购回——这种「出口原料、进口制品」的尴尬,凸显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绝对主导权。



技术壁垒构筑战略护城河

面对外媒「全球芯片产业恐因稀土管制停滞」的渲染,中国强调管控旨在防止战略资源滥用。军工领域对稀土的高度依赖,迫使中国建立采购商资质审查机制——这种「精准管控」比美国芯片禁令更具技术合理性。

特朗普的暴怒折射出美方替代方案的缺失。尽管美国重启芒廷帕斯矿山、联合盟友构建稀土供应链,但技术重建面临三大障碍:人才断层、产业链缺失和长期投入的意志考验。短期看,美方难以突破中国构筑的技术壁垒。

但挑战依然存在。历史上美日曾主导稀土技术,中国通过持续创新实现反超。如今美方若能整合盟友资源、加大研发投入,理论上存在重建产业链的可能。不过从特朗普的激烈反应判断,这一进程远未达到威胁中国地位的程度。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塑造

中国掌握稀土核心技术已逾十年,但早期采取「白菜价」出口策略,导致战略资源价值被低估。直至外部压力加剧,才启动出口管制优化。此次反制升级标志中国从「资源输出」转向「规则制定」,通过技术标准重构全球产业链。

这场博弈远超短期贸易摩擦。当美国在芯片领域构筑技术壁垒时,中国以稀土为支点展开对等反制,揭示大国竞争已进入「规则主导权」争夺的新阶段。或许正如观察家所言,这不仅是资源争夺,更是全球产业秩序重塑的起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