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广州黄埔益力多工厂宣布本月底关停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短短一行“业务重组”的公告,看似客气,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告别,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
近日,日本养乐多本社对外公布,广州益力多将进行业务重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关闭广州第一工厂。该工厂将于11月30日正式停产,这一决定无疑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据了解,广州一厂是养乐多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工厂,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往后,一厂的生产任务将逐步交给广州二厂和佛山厂,以此优化生产体系,实现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10月21日,广州益力多回应称,这次调整是依据公司整体战略,旨在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一厂设备老化,因此决定关闭。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养乐多首次关厂。不到一年时间,养乐多已第二次进行关厂调整,去年12月就关闭了上海工厂。目前,养乐多在国内共有6处生产基地,关厂后将减至5处。这一系列动作,无疑透露出养乐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调整与抉择。
针对此事,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网友表示,说是为了环保,现在的益力多连吸管都不配,其实就是为了省那一毛几分钱。以前长期购买,现在特别是给小孩喝没了吸管,非常麻烦,因此果断换了国产伊利的产品,还便宜几块钱一排(有吸管)。这一“昏招”让益力多损失了不少客户,特别是在广东地区。
也有网友评论称,美乐多全部接管订单,养乐多赶快退出更好,这样利润就全是咱们国内企业的了。


情怀终究挡不住市场的变化。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中国即饮饮品SKU十年间涨了三倍,年轻人将奶茶、咖啡、功能饮料排成一墙,红白瓶的益力多占位越来越窄。同时,成本端又连着原料和冷链涨价,“业务重组”听起来冷酷,实则透露出企业的无奈与算计。
作为乳酸菌饮品巨头,养乐多面临的挑战是整个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无糖化、健康化等消费新趋势的兴起,乳酸菌饮品的热度正在持续降温。益力多中国区上一财年销量约七十七亿瓶,同比下滑三个百分点。广州厂二十年前是首站,如今全国七座工厂分散布局,华东、华中需求更旺,黄埔产能被边缘化。这次关停更像是一次产线搬家,而非品牌退场。
对于黄埔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几条生产线,更是上千个稳定岗位和一段被写进社区记忆的酸甜味。当地政府已对接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替补,但街角便利店门口的那股乳酸香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网友们纷纷表示要去囤货,相比企业的算盘,普通人更在意的是那口熟悉的味道。在信息爆炸的饮料宇宙里,它像一首八十年代粤语老歌被按了静音,现在彻底听不见才忽然心慌。
当一代人记忆里的品牌陆续下线,我们到底能为它们做点什么?是一次性买空货架,还是偶尔放下手里的奶茶,回到两元一瓶的日常?或许最好的答案就是记得选择也记得珍惜,因为市场残酷,但人可以温柔。
总之,一座标志性工厂的关闭,预示着传统乳酸菌饮料时代正在远去。养乐多在中国的下半场,将是在竞争红海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稀缺性。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