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物流纽带,其顺畅运行对于双方的贸易往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期波兰因无人机事件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陷入困境,这一事件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波兰或许未曾料到,中国如此迅速地找到了替代路线,若其再不开放口岸,极有可能面临被彻底边缘化的严峻局面,遭受惨重损失。
一、波兰关闭口岸,中欧班列受阻
波兰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是中欧班列的关键通道,约 90% 的中欧陆路货运需经此进入欧盟其他地区。但在 2025 年 9 月 11 日,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宣布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包括公路和铁路关口。这一决定直接致使 300 多列中欧班列滞留,数百万个集装箱堆积在边境线上无法动弹。其中,马拉舍维奇关口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承担着宽轨转标准轨的关键任务,其关闭更是让货物流通彻底中断。
波兰关闭边境口岸的导火索是 2025 年 9 月 9 日到 10 日期间,19 架俄罗斯无人机飞进波兰领空,波兰政府将此视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挑衅,加之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正在边境举行的 “西方 - 2025” 联合军演,军演中涉及坦克调动、士兵列队,甚至模拟核打击等项目,使波兰深感安全威胁巨大。
此前,在中波双方的会谈中,波兰曾同意为中欧班列通畅做出努力,然而随后却反悔,继续关闭口岸。这一反复无常的行为,让中欧班列滞留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严重影响了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西方圣诞节临近,中国有大量订单急需供货,欧洲也急切需要零部件用于加工消费旺季的成品,但波兰的举动却给双方的贸易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中国迅速行动,南线崛起
中欧班列南线,作为应对波兰口岸关闭困境的重要替代方案,正迅速崛起并不断完善。其建设涵盖多个关键环节,涉及众多国家与地区的协同合作,在推动中欧贸易畅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比传统经过波兰的路线,南线虽需一定绕行,但优势显著。由于该路线避开了可能出现拥堵的区域,有效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与货物损耗成本。据相关报道,近几天南线已成功运行 8 趟,运输了 1200 多个集装箱,且运输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从运输时效来看,目前从中国通过南线发往德国的货物普遍需要 60 + 天,虽与传统的经波兰线路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沿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运输流程的优化,运输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
例如,重庆在优化中欧班列“南通道” 时,依托巴库 — 第比利斯 — 卡尔斯铁路,减少了一次铁海转运过程,使得从重庆到土耳其的时间从约 30 天压缩至 21 天,到德国的时间也缩短至 30 多天,整体时效性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阿塞拜疆铁路公司披露,2024 年 “中间走廊”(南线的重要部分)来自中国的货运量较前一年增长 25 倍以上,达 2.7 万多个集装箱,这充分显示出南线在中欧班列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性正不断提升。
南线主要途经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土耳其,最终抵达德国、意大利等地。在这条路线中,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港是极为关键的一环。阿克套港作为里海最大且最现代化的港口之一,拥有干货码头、石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和滚装码头等各类设施,承担着石油出口的关键角色,更是中欧班列南线运输的重要中转枢纽。
为进一步提升该港的货物处理能力,哈萨克斯坦交通运输部计划开展阿克套港口周围里海水域的疏浚工程。部分资金由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提供,剩余由政府拨款。工程分阶段实施,今年启动的部分工程完成后,次年将实施第二阶段,届时船只可实现满载运行,大幅增强港口在南线运输中的承载能力。
阿塞拜疆的巴库港同样至关重要。国铁集团正积极协调阿塞拜疆方面尽快实施巴库港二期工程,支持国内平台企业参与巴库港的扩能工程与合资运营境外车板,以此扩充黑海和里海的海运运力,消除南线运输在该节点的能力短板。同时,巴库港物流中心的建设也已提上日程,这将进一步优化货物的中转与运输流程,提升南线整体的物流效率。
南线采用铁路与海运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方式。从中国出发的货物,先通过铁路运输至哈萨克斯坦,再在阿克套港转海运穿越里海抵达阿塞拜疆的巴库,随后又经铁路运输至土耳其等欧洲国家。为确保这种多式联运的顺畅进行,沿线国家正大力推进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例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股份公司于 2023 年签署协议,合作建设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旨在提升港口的集装箱处理能力与转运效率,更好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中欧班列货运需求。此外,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计划在今年 4 月底实现主体完工,该场站投用后,将实现 “枢纽对枢纽” 的通道升级,进一步强化南线运输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三、波兰损失惨重,或被边缘化
看到中国如此迅速地找到替代线路,波兰显然有些着急了,开始研究重新开放班列的方案。但波兰关闭边境口岸的这段时间,已经给自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班列中断给波兰造成的每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 亿兹罗提,约合 4500 万美元,而中欧班列相关年收入,过境费、仓储装卸费、物流服务等原本超过 5 亿欧元,如今也遭受重创。
不仅如此,班列中断还导致波兰相关口岸失业率上升至少 2 个百分点,数万个工作岗位丧失,众多相关企业面临破产风险。一旦替代路线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波兰路线被替代,其损失将难以估量,波兰在整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将因此大幅下降。从当前趋势来看,一个不稳定的路线正成为企业最担忧的因素。
此次中欧班列中断,德国汽车厂商因零部件断供损失高达 2000 万欧元,意大利时尚业近 300 家企业面临停工威胁,相关企业纷纷开始寻求新的路线。这一事件促使中国和欧洲企业加速寻找多元化运输路线,波兰可能逐渐丧失在中欧物流中的垄断地位和长期收益。波兰作为中欧物流唯一门户的地位在未来或许将不复存在,这无疑是对波兰的最大考验。
除了南线建设日益火热,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以及经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土耳其的 “中间走廊” 等路线也都在积极推进。波兰并非中欧物流的唯一选项,若波兰继续犹豫不决,错过这一发展机遇,可能将永远失去在中欧班列中获取丰厚利润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