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歼-50战斗机的低空试飞实拍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了军事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热烈讨论。画面中,这架战机的机头位置不见了常见的长杆状装置——空速管,结合其独特的三角翼外形特征,外界普遍判定这是歼-50的第二架原型机,且已经进入了拆除空速管的试飞新阶段。从图中我们还能清晰看到其边缘锐利的翼尖结构,这一设计无疑为歼-50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霸气。

图中最具辨识度的,莫过于歼-50的翼尖设计了。这种设计不仅替代了传统垂直尾翼的转向功能,通过翼尖的不对称偏转来调整机身姿态,从根本上消除了垂尾带来的隐身短板;同时,它还兼具了阻力方向舵的作用。在超音速巡航时,翼尖的微调角度可以抵消激波阻力,从而提升续航效率;而在近距离格斗时,它又能与机翼副翼配合差动,快速改变机身指向,实现更为灵活的机动动作。这一设计无疑为歼-50的战斗性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战机原型机而言,机头空速管是早期试飞阶段不可或缺的数据采集利器。它通过突出机头的长杆结构,避开机身气流的干扰,从而精准采集总压、静压以及飞行迎角、侧滑角等关键数据,为飞控系统的初始调试提供核心依据。然而,歼-50二号机此时去掉空速管,却意味着其核心航电与飞控系统已经完成了基础适配,试飞的重心将转向隐身性能、机动极限等实战化指标的验证。这一转变,无疑标志着歼-50的试飞进程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六代机试飞##中国试飞六代机##六代机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