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王文涛警告荷方:安世半导体事件非外交辞令,荷方需速决

时间:2025-10-26 03:51:39 来源:老嘪科普 作者:老嘪科普

当童话国度的风车开始卷入芯片纷争,郁金香丛中隐现的匕首终于暴露——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强制接管,犹如海盗披上法官袍的荒诞剧。这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产业争夺战,正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拖入动荡漩涡。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的严正警告,已非普通外交辞令,而是关乎全球产业存续的最后通牒。

美荷联动:48小时内的产业突袭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更新出口管制规则,将半导体限制范围扩大至14nm以下先进制程。次日凌晨,荷兰政府紧急召开"欧洲半导体联盟"会议,这场被外媒称为"战前总动员"的密会,为48小时后的产业突袭埋下伏笔。当日傍晚,荷兰经济部援引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实施强制接管:暂停中方董事长张学政职务,冻结企业控制权,并派遣政府专员进驻管理层。



法庭文件揭露的细节更具冲击力:6月12日美国商务部与荷兰外交部的闭门会议中,美方代表明确要求更换安世半导体CEO作为不列入实体清单的条件,会议纪要甚至出现"必须更换"的强硬表述。这种将商业决策政治化的操作,与荷兰宣称的"独立决策"形成鲜明对比。

产业链反噬:东莞工厂的致命一击

荷兰政府显然低估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布局。这家源自飞利浦集团的企业,自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已将70%的产能转移至中国东莞。该基地每年生产的1000亿块芯片中,七成需在中国完成封装测试,其产品覆盖车窗控制、雨刷系统等汽车电子核心部件。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打出精准反制牌: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这道禁令直接切断欧洲汽车业的生命线——大众、宝马等车企的芯片库存仅够维持3周生产,若断供持续,整个欧洲汽车工业将在数周内停摆。福特、现代等在欧美韩企业同样遭受重创。

北京外国语大学崔洪建教授指出,荷兰已从"被动屈服"转向"主动配合",这种转变在阿斯麦光刻机出口限制中早有端倪。当前事件显示,欧洲"跨大西洋派"正将半导体产业作为地缘政治筹码,却忽视了产业全球化本质。

中方反制:双向依赖的清醒认知

面对欧洲工业界的集体恐慌,荷兰经济部长态度180度转弯,从"技术必须留在欧洲"的强硬,转为"希望与中国朋友协商"。这种转变印证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屠新泉院长的判断:单边制裁的连锁反应终将反噬发起方。



10月21日的两场关键通话成为转折点。王文涛部长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对话中,明确指出荷方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要求其"秉持契约精神,尽快妥善解决"。同日与欧盟贸易委员的会谈中,中方强调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敦促欧方发挥建设性作用。

彭博社报道中轻描淡写的"严重影响",实则掩盖了更严峻的现实。安世半导体虽主打成熟制程芯片,但在汽车电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供应中断已引发从原材料到终端组装的全面连锁反应,德国博世等零部件供应商的库存告急就是明证。

信任危机:全球投资环境的警钟

荷兰政府的干预行动正在动摇全球资本对欧洲市场的信心。作为2019年经荷兰官方批准的中资收购案,安世半导体如今遭遇政府强制接管,被闻泰科技斥为"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这种将商业契约政治化的做法,让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欧洲市场的安全性。



欧盟东盟中心主任菲尔兹利的警告更具前瞻性:荷兰此举"打开了报复的大门",而美国不会为此买单。全球投资者担忧,若政治因素可随意凌驾商业契约,今天针对中资企业的接管,明天就可能波及其他国家投资。这种信任裂痕,正在动摇西方营商环境的根基。

最后通牒:时间窗口的倒计时

在10月21日的通话中,王文涛部长通过"尽快妥善解决"的表述,传递出明确的最后期限信号。荷兰若继续拖延,可能面临稀土供应限制、中荷合作审批放缓等更多反制措施。当前,德国、法国等国在欧盟峰会上讨论强制技术转移的设想,更被专家指出违反欧盟自由开放原则。



崔洪建教授分析指出,荷兰政府直接介入企业运营的行为,已偏离市场原则。结合美国提前施压的证据,此次行动本质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单边举措。卡雷曼斯在通话后表示"将兼顾各方经济利益",但具体解决方案仍未明确。

全球产业链的修复窗口正在迅速关闭。欧洲汽车工厂的库存倒计时、稀土供应的潜在限制、中荷企业合作的审批放缓,都在提醒荷兰政府:是继续充当美国战略的"马前卒",承受产业链断裂与信任流失的代价;还是重拾务实智慧,在维护自身利益与尊重市场规则间找到平衡?风车之国的转向,或许就在这一念之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