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知名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新片《偷天盗日》正式登陆中国大银幕,这是其作品首次在国内院线公映。影片以一场荒诞又惊险的“养猫风波”为切入点,讲述主人公汉克因受邻居委托照顾猫咪,意外卷入黑帮追杀的离奇故事。

影片英文片名“Caught Stealing”源自棒球术语,原指“盗垒失败”——跑者未等时机成熟便冲向下一垒包,结果被防守方触杀出局。这一隐喻贯穿全片:主人公汉克始终被过去的阴影纠缠,如同未站上球场便被判出局的球员。他反复从噩梦中惊醒,却无法摆脱黑帮追杀的暴力循环,麻烦总比线索更快降临,身边人接连被卷入危机。

汉克这一角色为演员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他健壮的身躯承受着一次次痛打,眼神时而空洞无神,透露出内心的脆弱;唯有对猫咪的守护始终如一,形成强烈的反差感。导演通过这一角色,探讨了悔恨的本质、挣脱心魔的过程以及追寻自由的渴望,但这些主题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挖掘。

影片将1998年的纽约作为叙事背景,这座城市充斥着肮脏与混乱,野性、欲望和对棒球的狂热交织其中。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客,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用镜头还原了世纪之交的独特质感:Spin Doctors、麦当娜和Semisonic乐队的怀旧金曲响起,仿佛将观众带回没有智能手机、信息尚未爆炸的大都会时代。

随着汉克被迫寻找线索、躲避追杀,观众跟随他的脚步穿梭于下东区、唐人街、各色酒吧和狭窄街头,体验一场迷失与奔逃交织的旅程。这种叙事节奏和多场追车戏份,让人联想到马丁·斯科塞斯的经典作品《下班后》,而巧合的是,《下班后》主演格里芬·邓恩也在本片中客串,为两部作品增添了一丝妙趣横生的联动感。

尽管《偷天盗日》在娱乐性和商业化方面表现出色,但影片缺乏深度和对世界的共鸣。它本质上仍是一种白男英雄主义叙事:主人公通过疗愈伤口、击败困难,最终完成心灵归乡。汉克的冒险之旅穿越了纽约的黑暗角落,试图抵达美国更光明、更阳光的一面,但这种结局难免让人感到些许陈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