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备受瞩目的国民党主席竞选,因关键人物傅崐萁的突然表态而风云突变。这位被称作“花莲王”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此前参选呼声极高,却在18号晚通过脸书轻描淡写地宣布:“我不选了。”这一决定,瞬间打破了原有的竞选格局。
傅崐萁的退出并非简单之举。据岛内媒体人吴子嘉爆料,傅崐萁不仅自己退选,还将手中约一万多张票直接“转”给了郝龙斌。在党员投票中,这一万多票的分量极重,足以改变战局,使得整个竞选形势瞬间倒向郝龙斌。
那么,郝龙斌究竟是谁?他是前台北市长,也是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的儿子,是典型的政二代。尽管已73岁高龄,在“世代交替”呼声高涨的当下,他的参选看似“逆势而行”,但其在党内的根基却十分深厚。
傅崐萁的票源转向郝龙斌,意义非凡。傅崐萁能成为党团总召,背后离不开立法院党团以及地方派系的支持。他的这一选择,基本上代表了国民党内那股最强大、最传统的势力做出了决定。
我们来详细盘点一下郝龙斌现在的“支持阵营”:
首先是“战斗蓝”的领袖赵少康。赵少康民调虽高,但很早就与郝龙斌协调好,自己不参选,全力支持郝龙斌。18号郝龙斌领表时,赵少康陪在身边,这一画面传递出强烈的政治信号。“战斗蓝”在深蓝党员和媒体舆论方面有着显著影响力。
其次是地方派系。傅崐萁的票仓主要在东部,而中部的台中卢秀燕系统、南部的云林张荣味家族,甚至包括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等“地方诸侯”,现在都或明或暗地倾向于支持郝龙斌。这些地方势力掌握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是选举中的关键力量。
再者是现任党主席朱立伦。朱立伦自然不希望罗智强或者郑丽文这种与他理念不合的“反朱派”上台,张亚中更是与他理念相悖。在众多选项中,相对温和、资历深厚且能压得住场子的郝龙斌,成了朱立伦最能接受的人选。可以说,支持郝龙斌,是朱立伦延续自己政治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军系,即黄复兴党部,虽然内部存在不同声音,但大部分票流向将门之后的郝龙斌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如此一来,郝龙斌手中几乎握住了国民党内所有能决定胜负的“王牌”:媒体空战(赵少康)、地方组织(傅崐萁与各派系)、党中央机器(朱立伦)、深蓝铁票(军系)。这场选举,似乎已提前失去悬念,只剩下流程要走。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国民党就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国民党了。
就在郝龙斌看似“众望所归”之时,郑丽文的声音格外响亮且悲壮。18号早上,郑丽文第一个前往党中央登记参选。她特意选择9月18日这个日子,称:“今天是918,这是我们的国耻日,我们绝对不可以忘记。”她还表示,参选党主席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要“全党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恢复中华”。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当下台湾的政治环境中,敢如此直白地提及“国耻”、“恢复中华”的,除了她,恐怕寥寥无几。
郑丽文在国民党里堪称“异类”。她早年出身民进党,后来转向蓝营,因此对民进党的打法和要害了如指掌。这些年,她在政论节目上言辞犀利,战斗力十足,圈粉无数,尤其是在年轻党员和对国民党软弱表现不满的深蓝群体中,支持度颇高。
她这次的参选声明,不仅仅是一篇竞选宣言,更像是一份政治檄文。她在挑战什么?她在挑战国民党内部那种“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挑战那种面对民进党只会软弱退让、不敢正面论述自己核心价值的“鸵鸟心态”。
当郝龙斌代表着党内各方势力妥协与平衡的“最大公约数”时,郑丽文代表的就是一股想要打破现状、重塑国民党灵魂的力量。她清楚自己的赢面不大,尤其是在傅崐萁倒戈之后,但她依然坚持参选,而且要选得轰轰烈烈。
这种坚持,让人想起国民党历史上的某些时刻。这个百年政党,总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出现一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他们或许无法改变最终结果,但他们的声音和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记录。
郑丽文的重磅发声,实际上是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所有国民党员面前:你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国民党?是想要一个四平八稳、能整合各方山头、但可能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还是想要一个敢于冲撞、立场鲜明、但可能会引发内部分裂的国民党?
这背后,还牵扯到另一场“代理人战争”。马英九最近公开表态支持罗智强,呼吁“世代交替”。罗智强和郑丽文一样,属于党内的中生代改革派。马英九的支持,显然是希望国民党能由年轻一代接棒。
而朱立伦和党内大多数实力派选择73岁的郝龙斌,恰恰打了马英九“世代交替”主张的脸。这看起来是郝龙斌和郑丽文、罗智强的竞争,背后何尝不是朱立伦路线和马英九路线的一场暗中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