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央视24小时内两次点名于和伟,释放三大信号预示内娱新风向

时间:2025-10-28 17:08:52 来源:查尔菲的笔记 作者:查尔菲的笔记

在娱乐圈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仅靠流量”火起来的明星们,让整个行业的现状显得颇为“荒诞”。在“流量时代”的加持下,那些爱豆明星们往往缺乏扎实的演技,仅仅凭借帅气的外表就能收获大批粉丝,这种现象不禁让人对娱乐圈的未来感到担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跑龙套十几年、演技在线的老戏骨们,他们没有流量光环,也没有众多奖项加持,却始终坚守在演艺一线,专注于演戏本身。如今,流传的“爷叔圈”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他们用实力证明了好演员的价值。



于和伟,正是这样一位老戏骨的代表。随着《沉默的荣耀》的播出,他的流量大增,尤其是在央视八套播出的剧集,更是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于和伟竟然被央视点名两次,这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含义?难道这真的决定着娱乐圈的未来方向吗?



有些明星为了流量,不惜一切手段制造话题、运营流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和声誉。然而,能够登上官方媒体的名字,对于明星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认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明星们的“含金量”有多么重要。



于和伟的演艺之路,完美诠释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从无人认识的龙套演员,到被央视点名的实力派,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全都是靠“熬”出来的。这种能熬的性子,其实从小就养成了。于和伟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普通家庭,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要拉扯6个孩子长大,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那时候,他想买本话本看,都得省好几天的饭钱才能凑够。或许就是这份对话本的执着,让表演的种子早早埋进了他的心里。科班出身的他,演过很多角色,但大都是配角,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直到一句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成为了网络里的热梗,在聊天里传遍了。



这句台词正出于于和伟在剧里所说的,本以为熬过了童年的苦,可是他在“龙套池”里待了整整12年。他演了《大宅门2》里的白占安,虽然这部剧是好剧,但他的戏份少得可怜;在《历史的天空》里演万古碑,在《搭错车》里也只是个小角色。这三部剧里他的戏份加起来都不超过40分钟,根本没法给观众留下印象。



现在回头看那段日子,于和伟也曾差点放弃,心里琢磨着“我背井离乡来拍戏,最后就只得到这样的结果吗?我不想干了”。可就算难到有这种想法,他也没真的放下演戏。这些年的龙套没有白跑,终于在娱乐圈他靠《悬崖》《老炮儿》等作品多次提名金鸡奖、飞天奖,却每次都只能“陪跑”,连他自己都调侃说“习惯了在台下给别人鼓掌”。



50岁的于和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凭借《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一角,一举拿下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领奖台上他说的那句“终于不用陪跑了”,让不少观众听了都忍不住落泪。他最终活成了“实力派”的代名词,可没人想到,如今他竟在短短一天内被央视两次点名,还带出了3个重要信号。



央视作为主流官方媒体,在文娱领域说话向来很有分量。一天内两次聚焦同一位演员,这种情况近年很少见。对于和伟的两次提名,不只是在表扬他,很可能也给内娱提了个醒,指引方向,甚至可能改变行业里的规则。



第一个信号是正向题材搭配实力演技,成了官方认可的“硬通货”。很多古偶剧里面全是“工业糖精”,没什么实质内容。反观于和伟,他主演的聚焦英烈的作品能被央视反复关注,靠的全是“真东西”。在剧中,他仅靠十个字的台词就把烈士吴石的文人风骨和武将的英雄气魄都演活了。这样的演技配上传递家国情怀的正向题材,自然能登上央视黄金档,还被官方大力推荐。



如今,流量明星没有几个代表作品,仅靠走红毯变红。演员最主要的是演技、作品,能吸引观众的才是王道。演员不只是“明星”,更是能影响观众的公众人物。年少成名确实能早早享受热度,多些自信,但像于和伟这样熬了二十多年才站稳脚跟的,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于和伟主演的这部聚焦英烈的剧也一样,没靠流量噱头撑场面,就靠对英烈故事的用心呈现、对细节的仔细打磨,用实实在在的质感打动了观众。这次央视点名不只是表扬,而是给内娱梳理一个正确的方向。很多敬业演员都不断减小,将有意义的放在演技、内容上,对事半功倍。



参考信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所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