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1958年全民剿雀运动:历史教训与生态警示

时间:2025-09-20 19:39:49 来源:常识传播局 作者:常识传播局

作者:里约热泪奴

近日,有消息称部分地区正在开展大规模灭蚊行动,这一举措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曾轰动一时的全民剿雀运动。那段特殊的历史,不仅是一场人与鸟的较量,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教训。



一、全民剿雀运动的兴起

1958年4月1日,著名诗人郭沫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题为《咒麻雀》的诗作,诗中言辞激烈,将麻雀视为“五气俱全”的混蛋鸟,并号召与其进行总清算。这首诗的发表,拉开了全国性围剿麻雀运动的序幕。



四川率先响应,制定了严格的消灭麻雀标准:一是分管区域内看不到麻雀飞、听不到麻雀叫、没有麻雀窝;二是城镇和农村一天内看到两只麻雀及以下者,只能算“基本无雀”,不能算合格。一时间,四川各地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人们纷纷投入到打雀运动中。据《郫县志》记载,当时郫县至少发动了10万群众,开展了历时三天的“灭雀大战”,学校还专门放了“打雀假”,以方便学生们参与。

在这场运动中,人们使用了各种武器,包括竹竿、红旗、鞭炮、石子、弹弓、锣鼓、喇叭筒、洗脸盆、气枪、假人、草人等。据统计,1958年3月20日到22日之间,四川省便灭雀1500万只,毁雀巢8万只,掏雀蛋35万个。天津、哈尔滨、杭州、长春等城市也纷纷效法,截止到这一年的11月上旬,全国各地不完全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

二、各大城市的剿雀行动

上海作为大城市,在消灭麻雀这事上也不甘落后。1958年4月28日,上海市在领导的一声令下,发动全市人民向麻雀发起了如火如荼的进攻。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仅上海某钢铁厂的先进工人鲁姓父子四人,就在一天之内捣毁麻雀窝600多个,掏到麻雀蛋750只,并且还生擒了胆敢负隅顽抗、保护麻雀蛋的母麻雀3只。



在总指挥的英明领导下,上海在一天之内单麻雀蛋就掏了25万颗,捕杀成年麻雀超百万只,取得了“打雀战争”的辉煌胜利。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在“打雀战争”中的阵势更大,由当时的高级领导人亲自带队,发动了300万群众参与行动。为了打赢打好这场“灭雀大战”,北京不但发动了群众,还调来了大量的神枪手、摩托兵、船只等,多兵种配合,军民一体联合行动。



1958年颐和园湖畔,人人都在摩拳擦掌待捕雀。报纸、广播也鸣金击鼓大作舆论宣传,丑化麻雀。历数麻雀罪状的科普文章、漫画、山歌、快板之类比比皆是。甚至有相声说:有人游公园,忽有雀粪掉到脸上,“你说晦气不晦气?你说该打不该打!”报纸副刊“生活小知识”专栏里,还有介绍干炸、红烧等烹制麻雀菜肴的方法,说清炖时加上块天麻,还有独特疗效。



这场全民战争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麻雀还真的差点绝迹了。

三、剿雀运动的后果与反思

然而,好景不长。1959年春天,包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爆发虫害,城市中绿化树上的叶子竟然被害虫全部吃光。更严重的情况出现在1960年,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模虫灾,江苏、安徽的小麦因蚜虫泛滥减产三成;浙江的竹林被竹蝗啃食殆尽;湖南的稻田里,卷叶螟把稻穗吃得只剩空壳。



农业部的调查报告显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恰好是1958年麻雀消灭最彻底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所长朱洗,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冯德培、张香桐,生物学家张作新等科学家注意到这种情况之后,当时就明白麻雀不能再打了,不然会引发更多无法预测的损失。于是他们便联合起来,顶着压力写材料为麻雀“平反”。

全民打鸟的旷古奇观,自此谢幕。历史有时候会循环单曲播放,现在,有人要向蚊子宣战了。消灭蚊子的难度,跟消灭麻雀完全不在一个级别。蚊子的祖先最早可追溯至‌三叠纪至侏罗纪时期‌,约2.17亿年前。最古老的蚊子化石发现于‌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证实其演化历程与恐龙时代重叠‌。也就是说,它跟恐龙一样古老,能够躲过造成恐龙灭绝的致命天地大冲撞,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但不妨碍有人要向它叫板。



打住,我今天在这里主要是来回忆历史的,只是不小心关联了一下现实。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室里,保存着一只1958年制作的麻雀标本。标签上写着:“采集于上海郊区,雌性,这是打雀运动期间制作的最后一批麻雀标本之一。”馆里的老研究员说:“这只麻雀见证了一个教训——人类不能凭着主观意志去改造自然,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报复会来得很猛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