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黄晓明决定接拍魏书均导演的《阳光俱乐部》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对票房的‘战略性放弃’。毕竟魏书均前作《河边的错误》3亿票房被视为偶然,《永安镇故事集》300万票房才是文艺片的常态。但黄晓明用行动证明:他要的是一部能证明演技的作品。
这部转型之作中,黄晓明饰演的残障人士吴优堪称其演艺生涯的‘破界之作’。从挺着大肚腩的造型曝光,到电影中脱衣戏份引发的争议,这个角色从诞生之初就充满话题性。有观众认为刻意展示增肥成果略显突兀,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暴露了演员对角色投入的迫切——他太想让观众看到自己为艺术做出的改变。

黄晓明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增肥50斤对比图,让人联想到克里斯蒂安·贝尔、阿米尔·汗等‘橡皮人’演员。但体重数字的背后,是更深刻的表演蜕变。他饰演的吴优并非传统认知中需要怜悯的残障人士,这个智力停留在10岁孩童阶段的角色,展现出惊人的行动力和信念感。当蔡博士的鸡汤口号被吴优执行出荒诞却精彩的效果时,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特殊群体’,而是一个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成年人羡慕的生命力。
这个角色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黄晓明‘自救’的结果。从早年‘闹太套’引发的全网嘲讽,到《叶问2》被调侃‘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二’,再到《中餐厅》‘我不要你觉得’引发的霸总争议,他的演艺生涯始终伴随着‘油腻’标签。与杨烁、陈思成、周一围并列‘中年油腻四大天王’的视频合辑,更是将这种刻板印象推向高潮。

《中餐厅》剧照
问题出在‘霸总’与演员气质的错位。黄晓明出众的外形赋予他自信,却也让他陷入表演误区。就像杨洋在《我的人间烟火》中的表现,当演员自身气质与角色产生割裂,‘狂帅酷炫’就会变成尴尬的油腻。这条路汤姆·克鲁斯、木村拓哉、刘德华都曾走过,但最终跨越迷惘期的,都是那些保持努力与热忱的演员。
黄晓明的转折点出现在《中国合伙人》。这部为他赢得金鸡百花影帝的作品,不仅让他放下‘玻璃心’,更让他意识到:‘我不再是一个纯靠外在的人,而是一个有作品的人。’此后虽然仍有霸总角色,但群嘲声逐渐减弱,因为他用《戴假发的人》《阳光俱乐部》等文艺片证明:自己可以摆脱偶像包袱。

《戴假发的人》剧照
如今的黄晓明,接戏标准发生显著变化。最近半年除客串外未接任何新戏,转而考博提升自己。这种‘减产提质’的选择,让他在《阳光俱乐部》中贡献出可能是演艺生涯最佳的表现。当观众看到他日渐升高的发际线,不禁想起琦玉老师的名言:‘我变秃了,也变强了。’
从汉武帝刘彻到吴优,从被群嘲的霸总到受认可的演员,黄晓明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自我救赎。当他在文艺片中褪去偶像光环,观众终于看到:这个曾经被‘油腻’标签困住的演员,早已在‘去油’之路上走得很远。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