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德米特里·科扎克已被解职,这一变动引发了外界对俄罗斯战争立场的广泛关注。
科扎克,这位自1990年起便担任总统亲密顾问的高层人士,因其对战争的反对态度而显得与众不同。他不仅是2022年2月唯一公开反对发动全面战争的人,还在最近几个月多次建议立即停止战争并与乌克兰进行谈判。然而,他的这些建议并未被采纳,反而导致了他被解职的命运。
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称,科扎克已根据自己的要求辞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一职。尽管关于他是主动辞职还是被要求辞职的争议不断,但这一事件无疑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俄罗斯不打算与乌克兰和谈,而是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俄罗斯方面认为,即使现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仍未完成目标,坚信乌克兰将在俄罗斯经济崩溃前先行溃败。这种坚定的战争立场,与俄罗斯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信条密不可分。
俄乌战争的核心,并非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俄罗斯自身政治、文化和自我认知的体现。俄罗斯坚信只有不断对外扩张,才能攫取更多资源,这种信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俄罗斯人的基因意识中。
这也是战斗持续如此之久,支持继续战争的俄罗斯人众多,而真正清醒的俄罗斯人却寥寥无几的原因。除非俄罗斯遭受巨大损失和惨痛代价,且这种代价超乎想象,否则战争很难停止。
现在,俄罗斯不仅认为自己能击败乌克兰,甚至对北约也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9月10日,19架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这并非误入,而是一次有意的试探。面对俄罗斯的挑衅,北约并未启动第5条集体防御条款,而是选择了加强防御的第4条,并未对俄罗斯做出实质性回应。
北约向波兰部署了更多战机,并启动了“东方哨兵”行动,但并未在波兰东部和乌克兰西部设立禁飞区,也没有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北约的任何成员国都不愿与俄罗斯直接爆发冲突,这让俄罗斯感到颇为欣慰。
这并非北约成员国实力不足,而是欧洲领导人缺乏足够的魄力和领导力,以及欧洲整体缺乏真正的决心。
在摸清北约的底线后,俄罗斯无人机甚至出现在了罗马尼亚上空。相比之下,波兰在俄罗斯无人机入侵后的反应则显得更为猛烈。
波兰外长和国防部长纷纷前往乌克兰,学习如何拦截无人机并联合军工生产。同时,波兰还封锁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和口岸,并向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接壤的加里宁格勒增派了4万士兵,还要求北约向波兰提供援助。
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也一反常态。刚上任时,他准备给乌克兰找麻烦并向俄罗斯“示好”,但俄罗斯无人机的入侵让他“炸醒”了。纳夫罗茨基不仅要求北约驻军和美国提供更多援助,还准备加大国防开支,甚至希望盟国在波兰领土部署核武器(美国或法国),这让俄罗斯感到有些意外。
波兰的这种反应也怨不得他们。历史上,波兰曾被两面夹击并亡国,独立才几十年,对俄罗斯的防范之心可想而知。
波兰应对俄罗斯无人机入侵事件的反应可圈可点,特别是封锁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将所有隐患都隔绝在波兰领土之外。
然而,波兰的这一举措却给中欧班列带来了困扰。
中欧班列从满洲里和阿拉山口出境后,经俄罗斯、白俄罗斯进入波兰。波兰封锁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后,中欧班列无法通行。尽管经过紧急磋商,波兰仍未同意恢复边境。
9月16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明确表示,波兰不会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波兰内政部也发表声明称,即使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西方-2025”演习结束后,边境口岸仍将保持关闭状态。
波兰关闭边境的理由很简单:万一俄罗斯人复制2022年闪击基辅的套路,坐着火车进来咋办?因此,波兰宣布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将无限期关闭,直至白俄罗斯停止混合攻击并释放被监禁的波兰公民。
所以,波兰有自己的立场和诉求。解铃还需系铃人,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都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的事件发生,波兰哪会关闭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呢?毕竟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了,现在才闹出这么一出。
这事该谁负责、该如何解决,实际上并不难。
最后插播一条消息:9月18日,立陶宛切断了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跨境电力线路,随后与白罗斯连接的输电线路也将被切断。波兰封锁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立陶宛切断输电线路,俄罗斯似乎被牢牢堵在了大门之外。
俄罗斯把自己搞成全球公敌的同时,还间接伤了不少国家,这该如何收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