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考古的空前大发现,世界历史可能都要改写!

时间:2025-09-21 08:10:51 来源:收藏大视界 作者:收藏大视界

一直以来,非洲是全人类的老祖宗这个论调,占据主流。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谁能想到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的说法,主要靠分子生物学“算”出来的假说,居然能这么快就成了国际上的“标准答案”?

当然,各种“科学假说”不能一味地反驳,主要是要拿出来实打实的证据!



非洲起源假说 图源纽约艺术家约翰·古奇

1987年,一些欧美科学家通过对比现代人的基因差异,反推出一个“所有人都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的结论。

他们还给这位“共同祖先”起了个挺浪漫的名字,叫“线粒体夏娃”。

按照他们的剧本,大约在6万~7万年前,一群“夏娃”的后代子孙走出非洲。一路向东扩散,把沿途遇到的古老人群,包括我们东亚这边的早期人类,都给强行“更新换代”了。

这个推论,本质上是搭积木:通过答案推理过程!上层设计得很漂亮,但底下的实物证据却难以经得起推敲。



曾经是“欧洲中心论”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考古学诞生几百年了,为何直到80年代才产生“非洲起源”的论调?是否之前挖出的各种化石等文物,证据不够充分?

其实在80年代之前,主流说法还是“欧洲中心论”,后来美国不干了,才有了新的说法。

但质疑声仍然不断,更多的人支持“多地区进化论”,其实这个才是最可能接近的真相。因为人类是在不断进化、不断迁徙的,他们在远古时期保持基因交流。各地区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保持了进化的连续性,而不是单一的“老祖宗”。

而中国的最新考古,堪称空前的大发现,更是说明了“本土祖宗”的正确性。



濛溪河遗址

2021年,在四川资阳濛溪河畔,一场洪水冲垮了河岸,意外让沉睡数万年的古老遗址重见天日。

考古工作者们在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后,得出一个被大量实物证据支撑的结论:在大约8万~6万年前,甚至更早的10万~5万年前,这里的古人类非但没有被“人为灭绝”,反而小日子过得相当红火。

之所以在今年宣布被列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就是因为它实在太特别了。

专家们将其誉为旧石器时代的“百科全书”,罕见地同时保存了数量惊人的石器、动物遗存和植物遗存。



图源资阳濛溪河遗址微型博物馆

在绝大多数旧石器时代遗址里,有机质的植物遗存几乎很难保存下来,但濛溪河因为特殊的饱水埋藏环境,仿佛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把数万年前的鲜活图景意外地冻结了起来。

截至2025年5月,已发现了86个遗址点,出土了编号石器、化石标本15000多件,大中型木质遗物2000多件,植物种子和果实更是超过了62000件。

如此庞大的实物支撑,在全球都是独一份的。

这些老祖宗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吃的方面,荤素搭配:包括亚洲黑熊、中国犀、剑齿象、水鹿、水牛、貘,甚至还有中华鳖、蛇和鲶鱼!



部分动物化石

植物菜单更是丰富,达到了37科53属,核桃、橡子管饱,偶尔还来点葡萄改善口味。更有趣的是,遗址里还发现了人类遗址中最早的花椒!

这让人不禁调侃,难道四川人喜欢麻辣口的饮食习惯,在那时候就埋下种子了?

除了吃,他们的“工具箱”也高级得很。不仅有用硅化木打制的精致石器,还有骨器和木器(全球罕见),甚至发现了疑似标枪的加工痕迹。

考古专家郑喆轩介绍,这些本土老祖宗的特点就是“简单灵活”,与西方同时期那种“预制技术”路子完全不同。这说明咱们这边的先民,自有自己的一套高超的“生存法则”。



使用工具示意图

还有一点让人想不到,那就是遗址里出土了十余件带有明确刻画痕迹的遗物,比如骨头、石块和橡果的果实。

上面有排列规整的线条、“X”形符号甚至不规则方格,有一块仅3.5毫米厚的骨片上,竟然刻了11道排列整齐的刻痕!

专家们说,制作这些刻痕需要相当精细的控制力,显然是刻意为之的人类行为。

可以说,这是先民们探索世界、试图留下印记的“最原始记录”!

一切种种,都在说明曾被欧美学者认为的“东亚人类文明静默期”,根本不存在!相反他们生机勃勃,成功地适应了环境,发展出了复杂的行为模式。



出土的部分石器

本以为四川的三星堆就够让人惊喜了,没想到这次来了个更大的发现。其对“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构成了挑战,官方也多次发文强调!

如果说河南的贾湖遗址,是把中华文明可追溯的历史提升到了9000年,那么四川濛溪河遗址群的发现,则是在一个更为深邃宏大的时空尺度上。

提供了铁一般的证据,世界历史可能都要改写。

它定调了,在这片东方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扎根、繁衍、创新。留下了连绵不绝的生存与发展印记,他们绝非任何外来人群的简单替代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