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军城的战况异常激烈,令人瞠目结舌。一方面,俄军公开了乌军投降的视频,画面中俘虏们面黄肌瘦,声称“弹尽粮绝,只能认栽”;另一方面,乌军却不断发起伞兵机降、直升机突袭等冒险行动,被军迷们批评为“纯送人头”。
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让人不禁疑惑:既然已有士兵开始投降,为何乌军还要派遣精锐部队去执行这种几乎必输的任务?其实,这背后并非鲁莽之举,而是被逼到绝境的无奈选择。

那么,俄军究竟将乌军围困到了何种程度?俄军近期发布的俘虏视频,实际上是其心理战策略的一部分。视频中,两名乌军士兵坦言:“子弹打光了,伤兵无人照料,渴了只能喝脏水,不投降就是等死。”能让前线士兵公开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说明包围圈内的乌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个包围圈就像是将人困在了一个足球场里,不仅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连水和食物都断绝了供应。北面的两条关键防线已经失守,乌军被分割成两部分,无法相互支援;整个被困区域面积达60平方公里,俄军不断炮击,逐步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而最致命的是,乌军的补给线被完全切断。
通往外界的两条主干道,全部被俄军小股部队占据,无人机全天候监控,任何试图运送补给的行为都将遭到致命打击。

与此同时,俄军还采用了新的战术:“平民打扮”的特种兵渗透。这次,俄军没有选择硬拼巷战,而是玩起了更为阴险的招数,让乌军防不胜防。具体来说,就是派遣小股部队伪装成当地居民混入城中搞破坏。他们一共派出了40多支小队,每队仅2-4人,分批往城里钻,这种“波浪式渗透”战术让乌军头疼不已。现在,这些人已经摸到了火车站北边的核心区,相当于在乌军的心脏地带埋下了地雷。
如今,战场情况异常混乱:俄军明面上只占据了30%的地方,但40%的区域都是“灰色地带”。乌军士兵根本不知道哪块区域会突然冒出几个俄军,打一枪就换个地方。他们连身边路过的老百姓都得防着,这样的仗能不累吗?
而乌军的“自杀式反击”,并非愚蠢之举,而是不能输的绝望挣扎。乌军总司令虽然嘴上强硬,声称“没有被包围,正在反攻”,但实际行动早已暴露了他们的真实处境。他们派去的全是最能打的精锐部队,干的却是最冒险的活。第7空中突击军作为最牛的伞兵部队,反复进行机降突袭,官方宣称一周打死85个俄军,但自己死了多少却绝口不提。要知道,伞兵机降最怕的就是无人机,没有掩护就往下跳,伤亡肯定小不了。

更惨烈的是情报局的“黑鹰行动”:11个顶尖特种兵坐直升机机降,结果降错了地方。那片区域是俄军无人机的“死亡区”,刚落地就被盯上了,结果无一生还。
有人说这是瞎指挥,但前线指挥官的一句话点透了真相:“这座城市要是丢了,俄军直接就能打斯洛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整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都得门户大开。”意思就是,这是最后一道防线,退一步就是满盘皆输,只能拿命去填。
总结一下现在的红军城局势:俄军采用“围+渗”的战术,将乌军逼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乌军明知硬冲是送死,却还得派精锐部队去拼,就为了拖时间、守住防线。

说白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攻城战了,而是顿巴斯战局的“生死手”。这座城市的输赢,很可能就决定了接下来大半年的战场走向。那些跳着伞往火坑里冲的乌军士兵,与其说他们在“送人头”,不如说他们是在打一场没办法的“悲壮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