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一则关于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他在协助警方解救被贩卖婴儿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竟被警方以涉嫌“钓鱼执法”为由控制数小时。这一反常现象迅速成为舆论焦点,网友纷纷质疑:协助打击犯罪的志愿者为何反遭控制?事件背后折射出哪些法律与社会问题?

2025年11月1日下午2点33分,上官正义在微博发布长文,称自己当日中午协助怀化市城南派出所解救婴儿并抓获2名嫌疑人后,反被派出所所长指控“违法”,不仅被强制收缴两部手机,还遭到专人看管。他呼吁公众关注此事,引发网络热议。
据上官正义介绍,他通过数日卧底,掌握了湖南怀化一名袁姓女子贩卖婴儿的证据。袁某以“收养”为名,从年轻产妇手中低价购入婴儿,再以高价转卖他人,甚至勾结医院人员伪造出生证明“洗白”婴儿身份。每笔交易可获利8至9万元。掌握线索后,上官正义匿名向警方举报,并协助警方实施抓捕。
然而,在成功解救3名婴儿、抓获4名嫌疑人后,上官正义却被警方以“钓鱼执法”为由控制3个多小时。期间,他的手机被没收,行动受限,甚至被禁止上厕所。对此,上官正义坚决否认“钓鱼执法”的指控。
11月2日,湖南怀化市公安局鹤城分局通过微信公众号“鹤城警务”发布通报,称11月1日12时许接群众报警后,属地派出所迅速出警,控制两名嫌疑人并通知举报人配合调查。经查证线索属实后,警方成立专案组立案侦办,截至当晚已抓获4名嫌疑人,解救3名婴儿,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友对上官正义被控“钓鱼执法”表示不解。根据法律定义,“钓鱼执法”指执法人员通过设局诱使无犯罪意图者实施犯罪后抓捕的行为。而本案中,上官正义并非执法人员,且犯罪团伙已贩卖5名婴儿,其犯罪行为与上官正义的举报无直接因果关系。
有法律人士指出,若举报人仅提供线索而未主动诱导犯罪,则不构成“钓鱼执法”。上官正义的遭遇可能源于警方对“民间协助执法”边界的误解,或对举报人身份的敏感反应。
此次事件暴露出民间打拐力量与警方协作中的潜在问题。一方面,志愿者在协助办案时应遵循法律程序,避免因行为不当引发误解;另一方面,警方需更谨慎处理与民间力量的关系,充分尊重举报人权益,防止因沟通不畅导致冲突。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案揭开了贩卖婴儿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从物色婴儿、寻找买家到伪造出生证明,犯罪团伙已形成完整链条,甚至与医院内部人员勾结。此类犯罪不仅严重侵害儿童权益,更挑战社会道德底线。
上官正义事件虽以误会澄清告终,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打击犯罪需要民间力量与警方的紧密协作,而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法律规范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真正守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你如何看待此次事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