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民进党或成台湾长期主导政党?下一届选举后局势分析

时间:2025-09-21 11:20:54 来源:蜉蝣说 作者:蜉蝣说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揭晓后,民进党虽然再次赢得地区领导人位置,但面临的政治局势却远比表面复杂。赖清德以40.05%的得票率领先,而国民党侯友宜和民众党柯文哲分别获得33.49%和26.46%的选票。尽管民进党连续第三次执政,但其得票率并未过半,且在议会中仅以51席对阵国民党的52席,民众党8席,另有两名无党籍议员。这意味着,民进党虽掌握行政权,却在立法机构中受到反对阵营的掣肘,政策推行需费尽周折。

此次选举背景错综复杂。民进党依靠南部票仓和年轻选民的支持,以维持现状和亲美路线为宣传点,吸引了大量选民。而国民党内部则分歧严重,侯友宜虽具备新北市长的经验,但党内朱立伦与韩国瑜等人的争斗不断,导致支持率难以提升。民众党作为新兴政党,柯文哲从医生转型政客,凭借网红式宣传吸引粉丝,但基层组织薄弱,资金主要依赖捐款,最终在选举中仅获得8席,影响力有限。尽管蓝白阵营票数相加过半,却因分裂而让民进党得以渔翁得利。



进入2025年,岛内政治局势愈发动荡。7月26日,一场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和一名民众党市长的大规模罢免选举以失败告终。多数投票者不支持罢免,这对民进党而言是一次重大挫折。民进党原本希望通过罢免来夺回议会多数席位,并宣传国民党过于亲大陆,但选民并未买账。罢免发起方虽为民间团体,但背后有民进党的影子,赖清德更是曾表示要“去除杂质”,结果却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罢免失败后,国民党得以松一口气,并开始内部重组。朱立伦等人召开会议,讨论2028年的布局,试图寻找新的领袖接班。而民众党则面临柯文哲的司法调查,党派声势受到影响。蓝白联盟本就不稳固,在议题上经常发生争执,民众党有时甚至缺席投票。尽管民进党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但凭借行政否决权,仍能挡住不少提案。在经济方面,2024年台湾地区成长率约为6.5%,民进党以此为宣传点,拉拢中产选民。尽管两岸贸易的大头仍在大陆,出口额超过1600亿美元,但民进党仍在推行新南向政策,投资东南亚,以分散风险。

那么,民进党为何有潜力成为长期一家独大的政党呢?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民进党逐步蚕食了蓝营的地盘。2014年地方选举中,绿营执政的县市数量增多。2020年议会席次达到68席,虽然现在降至51席,但连续三次选举胜出,为民进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党成员众多,资金充足,南部支持稳固如铁板一块。党内老人如苏贞昌、游锡堃退居二线,年轻世代接棒,党内权力更加集中。



反观反对阵营,问题则层出不穷。国民党代表传统统派,但对大陆的态度模糊,常被绿营攻击。党内派系斗争激烈,重组缓慢,2025年9月仍在台北总部开会争执策略。民众党成立于2019年,柯文哲的“不蓝不绿”形象吸引了部分年轻人,但党基浅薄,扩展困难。2025年他们举办论坛招募会员,但出席人数寥寥。如果蓝白不团结,2028年翻身将难上加难。过去选举中,蓝白票分散,让民进党得以渔翁得利。如果下次选举仍如此,民进党继续胜出的机率将很高。

年轻选民是此次选举的关键因素。民进党在20-39岁群体中的支持率较高,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短视频等方式拉近与年轻选民的距离。而国民党在老一辈中的支持较弱,虽然在中北部执政的县市较多,但党内争抢资源的现象严重。民众党主张延长兵役、扩军备,对大陆态度不友好,但影响力较小。岛内分歧深刻,年轻人受绿营教育影响较多,老辈蓝营逐渐式微。在经济民生压力下,大陆市场不可丢失,但摩擦不断,军机巡航常态化。民进党则强调外部压力,以稳住支持率。

2025年上半年,议会开议,国防预算和两岸提案成为拉锯战的重点。蓝白联手阻击,民进党成员进行辩护,但妥协空间较小。罢免失败后,国民党开始试水地方选举布局,在县市议会中推动议案。民进党则启动党内培训,年轻干部模拟辩论,为未来做准备。展望2028年,赖清德任期内,民进党有望巩固地盘,通过政策执行积累民意。而蓝营调整拖延,民众党资金受限,民进党三次胜选的底气十足。



说实话,民进党的亲美路线加剧了台海紧张局势,邀请外宾访台等行为引发了大陆的外交回应。然而,岛内经济却高度依赖大陆市场,绿营的新南向政策效果一般。反对党虽然反对分离,但内部混乱,难以形成气候。民进党则宣传经济成绩,利用GDP数据拉票,同时炒作大陆议题,赢得了年轻人的认同感。国民党这些年走下坡路,2024年败北后党内整合困难。民众党想成为关键少数,但绿营行政位置稳固,蓝白只能拖后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