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制造新突破:170个零件一体化压铸,日本记者直呼落后

时间:2025-09-21 11:34:03 来源:日本物语 作者:日本物语

在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制造几乎成为了全球工业标准的代名词。提到压铸、汽车制造、机械工程,许多日本工程师都怀有自豪感。毕竟,丰田、日立、小松建机等品牌,一直是机械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殿堂级企业。


然而,当一位日本资深记者走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小鹏汽车的生产车间时,那些曾代表“匠人精神”的标准,似乎突然变得有些过时了。

在车间里,他目睹了一台机器发出低沉的“咚”声,随后,一整块车架便被铸了出来。


没错,不是几十个螺丝,也不是上百块拼接零件,而是170个部件,直接被“压”成了一个整体

这得益于一台12000吨级的压铸机。这种设备并非用于制造模型或飞机零件,而是用于制造真正的整车框架——从前脸到底盘,甚至电池托盘也一并成型。对于习惯用一丝不苟的焊接来组装车辆的日本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

据悉,这项技术被称为“Giga Cast(超级一体化压铸)”,最早由特斯拉在全球率先尝试。但中国企业的进化速度,让这项技术不仅落地,还直接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为这台“机器怪兽”供货的,是一家许多日本人都没听说过的公司——力劲科技(LK集团)。这家总部设在中国香港的公司,原本只是个做玩具模具的小厂,如今却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压铸机制造商

这位日本记者坦言,自己可能是第一个进入这家公司车间的日本媒体人。他看到,力劲已经把16000吨的压铸设备商业化,20000吨的也在推进中。而日本车企这边,哪怕是全球最强的丰田,目前也只做到6000吨级别。计划2027年在上海投产的雷克萨斯工厂,引进的将是中国制造的9000吨压铸机


这意味着,过去以标准、精密著称的日本制造,也要依靠中国设备来追赶新一代制造方式。丰田设定的研发目标,是将车尾部分的86个零件整合为1个,听起来已经足够先进。但中国的小鹏,早已把整车170个零件压成1个,并在量产中。而在日本车厂这边,设备还在开发;在中国这边,设备已经在出口。


那种心理落差,或许只有日本人才懂。一个日本制造引以为傲的技术路线,被一个原本并不在“正统圈子”的新玩家,用一种“跨界式”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甚至还要靠你来救你。

就像记者在报道里写的那样:“必须承认,丰田等日本车厂,已经远远落后。”

你要说LK压铸机只是机械体量大吗?并不是。真正的难点,在于模具精度、合金材料配比、温度管理、压铸节奏控制、后加工接口对齐,这些都要依赖实际生产中不断调整的参数积累


这才是为什么,就算你今天把LK的图纸搬到另一个国家,也未必做得出来。它背后,是百万次试错,是试验场上跑出来的能力。说到底,这就是日本制造这些年最头痛的地方。它太习惯在实验室、精益流程里追求0.01毫米的误差,却有点不适应“跳出系统框架”的重构玩法。而这种“系统打包能力”,正是过去中国制造最缺的,现在却在快速补齐、甚至领先的地方。

所以这不是“弯道超车”,这是别人换了一条赛道,然后在新规则里,反而跑得比你快。中国的制造并不一定非要和谁比胜负。但当这样的故事被一个日本记者写出来、被《文艺春秋》这种传统保守媒体发布,那震撼就不只是技术进步,而是一种认知更新的开始

日本网友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评论:


“日本不过是在中国之前稍稍早一步完成了工业化,并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后,便迅速显露出一种优越感,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仿佛贵族一般地对他人指手画脚、目空一切。从世界文明的长远历史来看,日本并不算什么重要角色。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狭小岛国上的人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如今的日本,就像是在马拉松比赛中刚起跑的1公里里稍微领先了那么一点点,却已经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自以为很了不起。这种做法其实很愚蠢。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意识到,前面还有40多公里的路要走。在我看来,正是这种自满和傲慢、那种轻蔑他人的心态,最终会把日本引向衰落与失败的道路。”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用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有不少人是认可中国实力的。虽然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因为新干线技术外泄等事,对中国抱有负面印象,但老是纠结在过去那些事上,其实也没什么意义了。就我个人来看,日本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通胀的苗头,如果能顺利把这个趋势扶持起来,或许才是真正能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


“或许历史本来就是如此——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全球工业和科技的中心不断发生转移:从英国到美国,再到德国、日本,最后是今天的中国。在这种技术与制造力量的迁移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大量的技术流动,其中自然也包括像新干线技术转移到中国这样,过程复杂,甚至夹杂恩怨情绪的各种故事。但归根到底,任何一个文明都不需要从头发明“轮子”来走向工业化,而是建立在前人文明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并推动进一步发展。人类正是这样,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探索未知,开创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推荐AI学日语APP:日语闪卡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