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民党(KMT)新任党主席郑丽文正式就职。这场本应成为蓝营大团结的盛会,马英九、吴伯雄、洪秀柱等党内元老,以及人气颇高的韩国瑜、台北市长蒋万安均到场祝贺。然而,镜头扫过全场,台中市长卢秀燕和新北市长侯友宜的缺席,却成为舆论焦点。

有人或许会以“市长公务繁忙”为由解释,但回顾历史,这一说辞显得苍白。2020年蔡英文(民进党,DPP)就职时,卢秀燕到场;2024年5月20日,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就职,她与侯友宜同样手拉手出席,笑容满面。然而,轮到国民党新主席上任,两人却以“公务”为由缺席,这种反差引发外界对政治立场的深度质疑。
在政治领域,出席与否本身即是一种表态。卢秀燕的缺席,被解读为在国民党最需要团结的时刻,公开给新主席“穿小鞋”。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其“蓝皮绿骨”的政治底色,更让深蓝选民感到被背叛。

侯友宜的案例为卢秀燕提供了前车之鉴。2022年,他以45万票的巨大优势当选新北市长,凭借“中间、理性、不沾锅”的形象,试图通吃蓝绿。然而,2024年大选,他在新北市的得票数却输给了赖清德。
问题出在“中立”策略的失败。绿营选民不会因态度模糊而投票,深蓝选民则因他对“台独”沉默、对“九二共识”扭捏而失望。若非韩国瑜、马英九等大佬力挽狂澜,他的得票数可能比柯文哲更惨。侯友宜的“中立”,最终成为一条死胡同。

卢秀燕正沿着侯友宜的老路前行。她以“专注市政”为由,拒绝党内呼吁其参选党主席的请求。她的算盘是:当党主席需为2026年县市长选举负责,赢了是应该,输了则背锅,不如在台中当个“妈妈市长”,刷高市政满意度,等待2028年“黄袍加身”。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郑丽文的当选,彻底堵死了她的“被征召”之路。郑丽文明确表示,2028年不搞征召,党内将公平初选,并点名看好蒋万安和韩国瑜。这一表态,等于告诉卢秀燕:“想等‘黄袍加身’?门儿没有。”

卢秀燕的政治资本,是她的“市政成绩”。然而,2025年10月,台中市爆发非洲猪瘟疫情,防疫出现重大纰漏。这一事件,瞬间击碎了她“妈妈市长”的光环,也让她失去了夸耀执政能力的资本。
内外交困之下,卢秀燕选择缺席郑丽文的就职典礼,试图以此“划清界限”。然而,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深蓝选民。他们认为,在民进党打压蓝营的背景下,好不容易选出敢战的郑丽文,卢秀燕作为党内最大诸侯,不仅不支持,反而背后捅刀子,这种行为令人无法接受。

卢秀燕的“精算”和“摇摆”,并非首次。2025年初,她团队在党内放话,称卢“当仁不让”要选党主席,导致朱立伦放弃连任。然而,当朱立伦公开喊话卢秀燕“接棒”时,她却扭捏起来,最终宣布“不选”。这一操作,不仅耍了朱立伦,也耍了全党。
她以为自己最聪明,既不用背党主席的锅,又能维持2028年的行情。然而,这种“聪明”最终让她陷入困境。郑丽文的当选,迅速整合了国民党内部各大派系,而卢秀燕则因多次“精算”行为,逐渐被边缘化。

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赖清德当局只字不提。而国民党方面,卢秀燕和蒋万安这两位“中生代明星”,居然也没有参加任何纪念活动。反倒是郑丽文公开站出来,高调力挺台湾光复80周年,强调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并列举了丘逢甲、刘永福等台湾先贤的事迹。
卢秀燕的缺席,被解读为“去中国化”的尝试,切割深蓝。她甚至在美国对台湾地区加征高额关税时,KMT全党抨击赖清德,她却跑出来“挺赖”。这种行为,早已让蓝营内部对她极度失望。

郑丽文上任后,迅速整合国民党内部,秘书长和四大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全部敲定。她展现出的手腕和魄力,远非卢秀燕这种“妈妈市长”能比。卢秀燕现在,可以说彻底失去了参选2028年的机会。
她唯一的生机,可能是2026年台中市选举。她必须全力辅选自己的接班人(如江启臣),并且要赢,还要赢得非常漂亮。如果2026年KMT在台中输了,那卢秀燕的政治生命,就可以提前宣告结束。

卢秀燕这次的“真面目曝光”,对国民党来说,未必是坏事。它至少让那些还抱有幻想的党员看清楚了:一个不敢坚持自己立场、不敢光明正大说出“我是中国人”、不敢反对“台独”、只想着两边讨好、精致计算个人利益的政客,是绝对赢不了大选的。侯友宜已经证明过一次,卢秀燕,只是那个即将过期的“2.0版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