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舒淇自述:不原谅过去伤害,但勇敢走向未来

时间:2025-11-06 22:04:08 来源:新世相 作者:新世相


导语:
从15岁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到金马影后,再到如今自编自导电影《女孩》的导演,舒淇用人生经历诠释了何为“不原谅伤害,但勇敢前行”。在最新访谈中,她首次袒露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坦诚,更以电影为媒介,向所有受过伤的女孩传递希望。

15岁离家:在暴力与漂泊中寻找自我
舒淇的童年笼罩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父亲酗酒成性,母亲在18岁生下她后,也未能学会如何表达爱意。她回忆,父母常将她当作“沙包”发泄情绪,直到身体与心灵濒临崩溃。15岁那年,她选择离家出走,用飙车、化妆、打工等方式掩盖内心的伤痛,像一艘随波逐流的船,不断寻找新的“港口”。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悄然来临。舒淇凭借天赋与努力,一步步成为备受赞誉的演员,斩获多项大奖。但表面的光鲜无法掩盖过去的创伤——她依然害怕夜晚、高楼和密闭空间,因为这些场景会让她想起童年躲在衣柜里躲避父亲暴力的日子。

执导《女孩》:自揭伤疤,传递希望
在最新电影《女孩》中,舒淇以导演身份直面过去。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暴力家庭中的孤独与压抑,灵感源自她自身的童年经历。在釜山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她哽咽道:“希望所有心里有伤的女孩,能勇敢走出自己的未来。”

访谈中,舒淇的坦诚令人意外。她承认,尽管早已在理性上“原谅”父母,但情感上的伤痕难以抹去。她与母亲保持着距离,无法像普通母女那样手挽手逛街,因为“阴影早已刻在潜意识里”。

拍摄过程中,一场戏让她彻底释怀。镜头中,母亲扮演者做完家务后,肩膀突然垂下,叹了一口气。那一刻,舒淇在监视器前泪流满面——她终于理解了母亲的无奈与疲惫。“光是做一个家庭主妇,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恐惧与成长:不掩盖伤疤,但选择向前
舒淇的恐惧源于童年。她害怕搭电梯、夜晚和高楼,甚至曾因乘坐100层楼的电梯而全身湿透。这些恐惧如影随形,但她选择每天与之对抗。“我可以选择过怎样的人生,但不代表我会忘记曾经的伤害。”

对于15岁的自己,她选择沉默:“我知道那个女孩什么都不会听,所以什么都不说。”在她看来,家应是安全的地方,而非逃避的港湾。如今,她通过电影呼吁所有父母:“不要用暴力或冷漠对待孩子,要让他们感受到爱。”

从演员到导演:眼泪不再是唯一答案
2005年,舒淇成为金马影后时,被问及“当演员快乐吗?”她当场泪如雨下。而今,她以导演身份掌控全场,无需再通过眼泪证明自己。电影《女孩》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釜山电影节获奖,这些成就让她坚信:“快乐的人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她希望,施暴者能改变教育方式,受伤的孩子能勇敢走向光明。“伤口会留疤,但你可以选择不沉浸在痛苦里。抹干眼泪后,依然要往有光的地方走。”


舒淇的独白:致所有勇敢的女孩
“我妈妈18岁生下我,结婚很早。拍电影时,我本以为会想起自己的创伤,却意外与她共情了。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做坏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她呼吁父母学会表达爱意:“中国家庭常把‘爱’藏在行动里,却忘了用语言传递。妈妈打我一巴掌后追出去,送便当到学校,这些都是爱,但孩子接收不到。”

对于未来,她充满希望:“勇敢和希望是可以再生的。只要发自内心地快乐,你终会走到光明里。”


晚祷时刻:
愿所有受伤的女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