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释放了重磅信号:2026年我国养老金或将实现双增长格局。这一消息不仅为参保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更让低收入群体成为最大受益者。让我们一同深入解析这一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

社保网络持续织密,参保规模创新高
据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0.74亿人。这一数字背后,是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的同步稳定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参保范围,国家通过专项服务举措有效扩大了社保基金收入来源。
现收现付制度筑牢保障根基
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度,参保人数的持续增长为养老基金蓄水池注入强劲动力。这种良性循环不仅保障了养老金调整的可持续性,更为2026年双增长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的显著提升,进一步印证了社保体系的包容性发展。

双轨并行:职工与居民养老金同步上调
本次发布会明确两大调整方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将延续第22年连续调整,尽管涨幅可能收窄,但上调趋势不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则迎来实质性突破,国家明确要求持续上调。今年7月,全国最低标准已提高20元,各地正结合实际推进差异化上调。
政策倾斜:低收入群体获重点保障
在双增长格局中,低收入群体成为政策聚焦点。国家通过"提低控高"战略,运用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待遇差距。多地已建立激励机制,对低收入参保者给予更大力度补贴。这种差异化调整既提升了制度公平性,也有效激发了参保积极性。

制度完善:构建可持续养老体系
养老金双增长不仅关乎当前民生保障,更着眼于长期制度建设。通过扩大参保覆盖面、优化调剂机制、强化政策倾斜,我国正构建起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养老保障体系。这种系统性改革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2026年,养老金双增长格局已基本确立。具体调整幅度虽需综合考量经济形势等因素,但持续上调的趋势为退休人员吃下定心丸。您对明年养老金调整有何期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共同探讨养老保障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