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否为短剧用户,近期总会被一部名为《盛夏芬德拉》的作品刷屏。这部短剧不仅创下平台最快破30亿播放量的纪录,更突破传统圈层,吸引大量非短剧观众追更。在2025年短剧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成功折射出短剧行业在新旧雅俗间的探索路径。

《盛夏芬德拉》剧照
这部被称作'短剧界王家卫'的作品,其爆红引发双重讨论:一方面,导演通过光影构图与慢热叙事赋予作品高级质感;另一方面,'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俗套框架与封建伦理内核,恰恰契合短剧用户对传统秩序的情感认同。这种'既旧又新'的矛盾统一,成为其破圈的关键密码。
短剧生态的'俗'之底色
当前短剧市场呈现明显的'俗'化特征。以头部平台红果为例,其热播榜充斥《怪她太会撒娇》《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等作品,标签涵盖'打脸虐渣''重生穿越''豪门恩怨'等模式化题材。这种'俗'体现在三个层面:
需求端进一步强化这种趋势。短剧6.62亿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群体占比超60%。他们利用碎片时间(人均单日101分钟)追求即时情绪宣泄:看到庶女逆袭仿佛化解自身困境,目睹'恶婆婆'被怼如同抒发积怨。算法则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将这种审美偏好固化为内容生产标准。
破圈密码:旧底子与新外壳
《盛夏芬德拉》的成功,在于精准把握'俗'与'雅'的平衡点:

周晟安与白清枚首次见面,俩人均同意'盲婚哑嫁'
这种创新使作品同时满足两类受众:核心用户获得熟悉的情感代餐,圈外观众体验到美学升级。上线8天破20亿的播放数据,印证其模式的有效性。

女主角跪祠堂,男主角拿着戒尺主动'领罚'
精品化路径探索
短剧的'短'特性决定其无法承载宏大叙事,但可在轻量故事领域实现升级:
截至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元,追平即时通讯使用时长。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短剧的精品化不仅是行业升级需求,更是用户效率优化的必然选择。《盛夏芬德拉》的出现,标志着短剧开始从'流量快消品'向'有尊严的娱乐内容'转型,其探索路径值得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