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舒淇转型导演首作《女孩》:华语影坛的意外惊喜

时间:2025-11-08 02:11:03 来源:万达电影 作者:万达电影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日灼 电影治愈生活。

在华语影坛的璀璨星河中,舒淇始终是颗独特的星辰。从台湾少女到香港影后,再到横跨两岸三地的文化符号,这位女演员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华语电影的黄金时代同频共振。当她以导演身份携处女作《女孩》亮相国际影坛时,一场关于艺术蜕变的惊喜之旅就此开启。

跨越地域的电影印记

出生于台湾的舒淇,在香港电影黄金期的尾声崭露头角,成为那个时代最具辨识度的面孔之一。与侯孝贤导演的合作不仅巩固了她的艺术地位,更让她成为这位电影大师后期创作的灵感源泉。从《千禧曼波》到《最好的时光》,舒淇用演技征服了戛纳电影节,也为自己赢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当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时,舒淇又率先投身这片新天地,成为连接两岸三地电影文化的重要桥梁。这种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让她成为华语影坛极少数能真正跨越文化界限的现象级明星。

《女孩》:导演处女作的惊艳亮相

2024年,舒淇以导演身份推出的《女孩》成为年度最大惊喜。这部融入她个人成长经历的作品,将观众带回1988年的台湾基隆。影片通过少女林小丽的视角,展现了经济转型期台湾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深远影响。

影片中酗酒的父亲与痛苦的母亲构成的压抑家庭环境,与怀揣心事的少女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真实到令人心碎的刻画,源自舒淇对自己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深刻反思。当被问及创作初衷时,她表示:“如果能让一对父母通过这部电影意识到爱的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之路

舒淇透露,转型导演的契机来自侯孝贤导演的“催促”。“他几年前就问我开始写剧本了没有,这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导演这件事。”从2015年开始,她将脑海中的思绪转化为文字,用最朴素的方式——一支笔、一张纸,逐渐拼凑出故事原型。

拍摄过程中,舒淇展现了惊人的创作韧性。当原定的巴士道具无法行驶时,她果断将开场戏改为母女擦肩而过的奔跑场景,既保留了创意又解决了实际困难。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初执导筒的她成功克服了置景还原等重重挑战。

国际影坛的双重认可

2024年夏天,《女孩》成功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与吉姆·贾木许、凯瑟琳·毕格罗等国际大师同台竞技。随后在釜山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奖,这份双重认可对新人导演而言堪称奇迹。

选角方面,舒淇展现了精准的眼光。邱泽饰演的父亲通过“沙发专属领地”等生活化细节,将酗酒者的颓废与惯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童星出身的白小樱则用黑眼圈和细腻表情,完美诠释了林小丽的孤独与脆弱,让这个角色成为影片的情感核心。

未来展望:坚守文艺初心

制片人叶如芬的全程支持,为舒淇的导演之路提供了坚实后盾。这位曾运作《大佛普拉斯》《阳光普照》等佳作的制片人,不仅在制作资源上给予保障,更在创作空间上给予充分信任。

面对未来,舒淇表示将继续拍摄文艺片,讲述与自身相关的故事。“是否继续做导演要看《女孩》的票房表现和资源情况,但我不会偏离创作本心。”这位新晋导演的坦诚,让人对她的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

从银幕女神到导演新秀,舒淇用《女孩》证明了艺术蜕变的可能性。当11月1日这部作品正式公映时,华语影坛或许将迎来又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女性导演。

【点击往期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