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那年,我奉命调查于幼军:一段鲜为人知的记者经历

时间:2025-11-11 10:22:48 来源:霹雳炮 作者:霹雳炮

多年前,我曾是一名调查记者,服务于中国最顶尖的媒体之一。虽然仅在那里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但这段经历始终让我引以为豪。

当时,领导告知我时任文化部副部长(正部级)的于幼军出了事,并安排我前往他起家的广州和深圳进行调查,期望能撰写一篇有深度的报道。

我初入记者行业时,曾在南方报业工作。那时,于幼军担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官声颇佳。正是在他主政广东意识形态领域期间,广州成为了中国报业的中心,三大报业集团不仅声名显赫,更实现了盈利。

1998年金融危机时,广州许多地块无人问津,政府不得不动员现金流最充沛的三大报业集团购买。当时,几大集团的领导抱着被逼良为娼的心态购地。谁曾想,十几年后,媒体行业式微,这些地块竟成了他们养活自己的重要来源。

当然,这是题外话。

于幼军最大的功绩,在于他顶住了中央的压力,与谢非等老同志一同保住了《南方周末》。那时,《南方周末》是京城左派的眼中钉,多次面临被关停的危机。当然,如今已无需再关,它也如人一般,经历了变化。

后来,于幼军调任深圳担任市长。当时,有个深漂民间意见领袖叫呙中校,他写了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于幼军还曾邀请他与其它几个民间人士座谈,成为了一时的热点。

不过几年后,于幼军离开了深圳,而呙中校也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抓。


图中为于幼军(左)与呙中校

话说回来,一般而言,了解官员落马内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去他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寻找那些他曾得罪过的人。或许,从他们那里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在两个月的调查中,我确实找了几十个与于幼军在不同阶段有过交集的人。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说于幼军的好话,我总不能在一个官员落马时替他鸣冤吧。

最夸张的是,广东鲁迅学会的几个老头甚至激动地说要去北京为于幼军站台。

于幼军之所以能起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鲁迅的研究。当年,他还是一个工厂里的青工时,就因写了几篇研究鲁迅的论文而被发掘,逐渐从一个普通政工干部成为了主管一省意识形态的大佬。


和遍布广东政坛的南下干部弟子一样,于幼军也是南下干部的后代。但他的才华,确实更多来自于自身。

后来,我多少摸到了一些于幼军事发的原因。一句话,就是一个他不应该得罪的人请他办事,他从湖南到山西都坚持不办,于是双方反目成仇,于幼军被举报以权谋私。但这些都是莫须有的事情,根本写不了稿。

于幼军也是个神人,被闲置期间,他每天准时带水和面包去图书馆写作。历时三年,他与另一个传媒大佬——原广州日报主编黎元江(这也是个神人,在监狱期间拿下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学位)合著了三大卷数百万字的《社会主义五百年》。

插几句闲话,广州媒体办得最好的并不是什么南方报业、广州报业,而是一张内刊,名字叫《番禺监狱报》。广东被抓的顶尖媒体人,从广州日报领头羊黎元江到南方都市报创始人喻华峰,都在这儿当过编辑。他们业余办的《番禺监狱报》质量一直在司法系统里评价最高。


喻华峰也是个神人,他和黎元江一样也是人大新闻系毕业。但他没做内容,一直负责经营。南方都市报初创时老发不出工资,他自己竟然偷偷垫了近一百万。

据我一个朋友说,喻华峰快出监狱时,他们装成家属探视,希望猎头请喻华峰出来后出任他们家的总经理。但喻华峰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全球知名的投行前不久也借与他妻子探视时已经来挖过他了。

喻华峰后来还是自己创业了,他做的生鲜电商品牌你可能听过,叫本来生活。

人非圣贤,不要用过高的道德去苛求。只要他于官于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祝已经成为教书匠的于幼军老师,好好休养,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