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以下简称《无限城篇》)宣布定档时,整个电影市场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部改编自现象级漫画的动画电影,不仅以预售票房1.5亿的成绩刷新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纪录,更以“观影+消费”的全新模式,为传统影院行业开辟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

11月13日,距离正式上映尚有一日,《无限城篇》预售总票房(含零点场)已突破1.5亿元,超越《灌篮高手》创下的纪录,成为进口动画电影预售冠军。这一数据背后,是年轻观众对日漫IP的狂热追捧——零点场票瞬间售罄、首日IMAX预售超1400万、全国超四分之一影城加入“鬼灭之刃主题影城”活动,甚至出现“每2.5张影票就有1张来自IMAX”的奇观。
从市场格局看,这部日本动画电影在传统淡季11月掀起热潮,单日票房预测达2亿以上,排片占比超50%,其热度远超同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惊天魔盗团3》。更值得关注的是,若最终票房突破10亿元,它将成为继《铃芽之旅》(8.07亿)后,又一部改写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天花板的作品。2025年至今,中国电影市场仅有7部影片票房超10亿,《无限城篇》的潜力可见一斑。

《无限城篇》的爆发并非偶然。作为原作漫画最终章的开端,影片由动画制作公司ufotable(飞碟社)操刀,延续了其一贯的高品质制作与华丽视觉美学。剧场版无缝承接TV番剧《柱训练篇》剧情,讲述鬼杀队突入无限城与鬼舞辻无惨展开最终对决的序幕。其中,主角团队与上弦之三“猗窝座”的大战,因涉及“大哥”炎柱之死的复仇情节,成为核心看点。
技术层面,飞碟社再次刷新2D动画电影的呈现水准:无限城内部颠倒错乱的空间被赋予真实感,高速分镜与流畅动作设计相结合,炭治郎的呼吸法与猗窝座的“破坏杀”招数碰撞极具冲击力。更关键的是,影片确认“无删减”上映,完整保留战斗与部分血腥镜头,海报标注“未成年人谨慎观看”,这与此前《EVA:终》因删改导致口碑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鬼灭之刃》首次登陆中国大银幕的作品,其IP影响力不容小觑。该动画自2019年开播以来,在B站长期占据热度榜首,全站追番人数前五均为其更新至今的篇章。这种“年轻IP+高黏性粉丝”的组合,使其区别于宫崎骏、柯南等依赖情怀的成熟IP,展现出新一代日漫的吸金力。

《无限城篇》的引进方猫眼影业与奥创视界,在短宣传窗口期内,通过周边经济与粉丝感知的双重策略,为影院行业探索出一条新路。11月10日的上海首映礼上,导演外崎春雄、摄影监督寺尾优一等日方主创与中文配音团队亮相,现场设置“四小只”人偶巡游、免费特典周边发放,并搭建1:1还原的“无限城”快闪店,吸引粉丝打卡互动。北京巡回活动亦于13日启动。
万达影城则推出特典活动场、主题杯桶等IP周边活动,正版授权商品开启线上预售、线下提货模式。这种“观影+消费”的产业链模式,不仅为影院在年底冲刺票房,更验证了非票收入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持续走高:《铃芽之旅》(8.07亿)、《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7.91亿)、《灌篮高手》(6.6亿)等作品,已逐渐在进口片票房构成中赶超好莱坞大片。

尽管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但其优势仍集中于稳定受众与高粉丝黏性,多数IP“破圈”难度较大。《鬼灭之刃》作为全球热卖级别的IP,属于稀缺资源。不过,《无限城篇》的热度与周边活力,为影院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谷子经济”走红的背景下,国产动画头部IP的衍生产业潜力巨大。
回望2025年电影市场,好莱坞进口片表现持续低迷,而日本动画电影的崛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从《哪吒2》引发的观影狂潮,到如今《无限城篇》的预售奇迹,动画电影正以“内容+体验”的双重优势,重塑影院生态。这块富矿的挖掘,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