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特朗普罕见示弱:美政府或停摆,中国减持美债引发关注

时间:2025-09-22 14:58:31 来源:米师傅安装 作者:米师傅安装

美国精英们早就提醒过特朗普:“美国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在美国内部。”

这个话,特朗普以前不信,但现在该信了!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受德媒《世界报》采访时,扔下了一句破天荒的话,他公开承认,美国政府可能真的要面临停摆了。



这番表态,怎么听都带着一股悲观甚至示弱的味道,一时间让外界议论纷纷。

而就在大洋彼岸,另一条消息同样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

中国在7月份,悄悄地减持了大约257到26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这数字背后,是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降到了约7307亿美元,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点。

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

它们都指向了美国的“命门”,也就是美国国债。



先说说特朗普的烦心事,他那个共和党政府搞出来的预算草案,眼看就要在参议院卡壳了。

最后期限是10月1日,要是过不了,美国政府就得关门大吉。



政府停摆可不是闹着玩的,除了最核心的部门,大量机构都得暂停运作。

这意味着几十万公务员的工资要停发,社会上随时可能爆发抗议。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执政九个月来第一次遇到这种麻烦了,但这次,他自己都出来放话承认可能性,可见情况有多棘手。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国内政治彻底失能的体现。

民主党早就磨刀霍霍,等着在关键议题上给特朗普来个致命一击。

当一个国家的两党连最基本的预算案都谈不拢,陷入这种政治瘫痪时,外界怎么可能还相信你有能力偿还那天文数字般的国债呢?



这种国内的“信任赤字”,正在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政赤字”。

毕竟,美债的信誉,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和政府财政健康的基础上的。

可现在,连总统都承认自家可能要“停摆”,这无疑是在动摇全球投资者信心的根基。

有精英早就警告过特朗普,他真正的挑战不在国外,而在国内。

现在看来,一语成谶。

更有意思的画面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就在中国稳步、持续地抛售美债时,有两个国家却在反向操作。

这两个国家就是日本和英国。



数据显示,中国7月大幅减持,而日本和英国同期却增持了美债。

这戏剧性的一幕,简直就是一出现实版的“忠诚度测试”。

日本和英国,作为美国最铁杆的盟友,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手“接盘”,背后的意味深长。



尤其是日本,过去曾多次采取减持美国国债的行动,分析人士认为,这充分表明日本对持有美国国债背后的风险心知肚明。

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市场之一,美国国债曾长期被视为最安全、最可靠的投资选择。

而近期日本却出乎外界意料地大幅增持美债,这一举动被外界戏称为“赌上国运”。



仔细观察,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市场投资行为,而更像是在美国强大压力下的政治性回应,一种不得已的策略性表态,用来显示对盟友关系的服从和支持。

美国国债,这一曾经象征全球金融安全的资产,如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检验盟友顺从与否的“压力工具”。

通过操纵美债持有量,美国能够迫使盟友在政策上做出妥协,从而维持自身巨额债务循环的稳定。

短期内,这种做法或许能缓解美国的资金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不断透支其国际信誉。

盟友们会渐渐意识到,美国所谓的安全资产与真实利益并不完全重合,信任基础受损,内部离心力增加,美债的全球支撑体系也随之变得愈发脆弱,潜在风险不断累积。



回头再看中国的操作,就更能理解其深意。

中国减持美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有自己的考量。

这背后有双重动机,其一,是出于最基本的风险防范。



美国经济和财政状况持续承压,各类指标显示其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在如此背景下,逐步、有序地减持美债,是任何负责任投资者都会采取的理性避险行为。

持有大量美债意味着在美国经济或财政出现重大波动时,风险将直接传导,而通过分散资产,中国能够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降低潜在损失。



其二,则是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反制意图。

回顾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至2019年的对华贸易摩擦,从4月初到9月下旬,美国先后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中国妥协。

而这一策略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使美国与其盟友关系陷入紧张,甚至引发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被指责利用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将其作为金融“武器”,对他国施压。



中国显然不愿成为下一个被动承受的对象,更不想为美国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买单。

所以,这种持续多年的、渐进式减持美债的策略,既避免了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又通过稳健的方式传递出清晰信号:我们将主动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这一举措,不只是简单的投资调整,更是一种战略性布局。



这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人们注意到,近期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对华态度明显变得“友好”了许多,反复强调关系稳固。

这种转变,很难不被解读为是在巨大压力下的一种策略调整。

当然,有人会说,美国政府停摆又不是第一次了,可能动摇不了国本,顶多是场“毛毛雨”。

但这一次,情况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和严峻。

因为这不再是单一的内部政治危机,当内部的政治裂痕,遇上盟友的貌合神离,再加上对手釜底抽薪式的战略博弈,三股力量汇集到一点上时,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将是前所未有的。

这或许预示着,美国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外部世界,正在根据它内部体系的失调程度,重新校准与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