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航展的璀璨舞台上,歼-16战斗机以其震撼的垂直机动空战演示,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流畅的上升横滚急转动作,一气呵成,不仅彰显了该战机卓越的垂直机动性能,更凸显了大推力发动机的强劲动力,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
作为一款多功能战斗机,歼-16不仅具备强大的空战能力,还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其飞行表演中的精彩表现,无疑是对未来战场战术价值的一次生动预演,也是中国国防力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有力证明。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25年5月的一个凌晨,南海永兴岛上空曾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决。我歼-16战机与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展开长达50分钟的缠斗,这场现代空战堪称史诗级,却意外地在全球舆论场中保持了静默。
在这场较量中,歼-16凭借其卓越性能,将美军机逼至油尽灯枯的境地。但令人费解的是,如此震撼的事件却未见全球媒体大肆报道,背后隐藏着三重“消音键”:军事机密的严密保护、中美之间的默契冷处理,以及信息迷雾所带来的战略价值。
一、空中博弈:油量决胜,高下立判
南海的凌晨,永兴岛跑道信号灯如警惕的眼睛,凝视着夜空。突然,战斗警报撕裂寂静,南部战区空军歼-16战机引擎轰鸣,划破夜幕,直冲云霄。与此同时,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从尼米兹号航母起飞,企图在永兴岛防空识别区边缘打“擦边球”,炫耀所谓的“航行自由”。
歼-16如出鞘利剑,从3000米高空以1.8马赫速度扑向目标。70度大角度倾斜,连续9G过载机动,瞬间将美军机航线硬生生掐断。面对歼-16的凌厉攻势,美军飞行员慌忙推杆做蛇形机动试图摆脱,但歼-16却突然上演“眼镜蛇机动”,机头瞬间抬起120度悬停,紧接着“落叶飘”横向漂移,斜切到美军机侧后方。
“火控雷达锁定!”飞行员徐忠昌的声音冷静如常。歼-16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波束已死死咬住目标,美军机电子战吊舱屏幕瞬间花屏。台湾退役少将栗正杰分析道:“前10分钟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后面40分钟是美军逃跑,解放军追击。”
原因在于燃油差距。美军F/A-18E/F作为中型战机,内油量仅6吨左右,极限缠斗只能支撑十多分钟。而歼-16作为重型战机,内油高达9.6吨,作战半径超1800公里,具备明显的主场优势。这场缠斗暴露了美军舰载机的致命短板,最终美军机调转航向全速撤离,歼-16追击40分钟直至对方飞出警戒区。
二、战略静默:中美空中对决的幕后考量
如此精彩的空中对决,却在互联网上静悄悄,没有热搜话题,没有刷屏视频,只有零星军事论坛讨论和几则语焉不详的港台报道。这背后,是三重“消音键”在起作用。
第一重:军事机密的铜墙铁壁。现代空战细节、雷达频段、电子对抗参数、导弹锁定逻辑等都属于核心机密。歼-16在缠斗中使用的眼镜蛇机动加落叶飘组合,是极少数顶尖飞行员掌握的高危战术,其具体操作参数均属绝密。
第二重:中美默契的冷处理。中方考量避免刺激民族情绪,激化矛盾,为外交留余地。2023年6月类似事件中,中国国防部仅表示“处置合理合法”,无细节披露。美方则很尴尬,宣扬“被追40分钟”等于是承认自己在别人家门口挑衅还没讨到好。
第三重:信息迷雾的战略价值。不置可否的态度本身就是威慑。当美军无法确认解放军真实战力和反应模式时,每次挑衅都要掂量后果。歼-16敢在南海跟美军机耗50分钟,靠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撑。
预警机代差碾压。当FA-18E/F刚从尼米兹号起飞,200公里外的空警-500已经锁定了它。空警-500搭载的数字阵列雷达比美军E-3C的机械扫描雷达先进一代,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
导弹射程革命。歼-16挂载的霹雳-17超远程导弹射程达400公里以上,而美军现役最远导弹仅160公里。这意味着歼-16能在FA-18E/F的导弹射程外“放风筝”,实现“我能打到你,你打不着我”的非对称优势。
立体反介入体系。永兴岛远程预警雷达、055驱逐舰舰载导弹、空中的轰-6K轰炸机构成立体反介入体系。美军面对的从来不是一架歼-16,而是整张天罗地网。
三、从王伟到徐忠昌:南海雄鹰的崛起之路
当歼-16稳稳降落在永兴岛跑道,晨光刚好漫过机翼。这一幕令人想起24年前,就在这片海域,王伟驾驶歼-8战机拦截美军侦察机,永远留在了南海的碧波里。2001年的中国空军,还在用二代机对抗美军先进侦察机,飞行员要靠勇气弥补装备差距。
2016年,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耀武扬威,中国只能靠“东风快递”远程威慑。而今天,歼-16能在自己的领空,用50分钟的冷静拦截告诉世界:这里不是谁都能撒野的地方。
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悄悄撤离南海那天,舰载机飞行员在日志中写道:“他们的战机像幽灵,我们的雷达总是慢半拍”。这不是幻觉,是中国国防工业几十年卧薪尝胆的结果。
歼-16返航降落在永兴岛跑道时,机翼下挂载的霹雳-17导弹在晨光中泛着冷冽光泽。这片海域,见证过2001年王伟烈士的壮烈牺牲,也经历过2016年美军双航母编队的仓皇撤退。今天的沉默,是昔日血泪淬炼出的战略定力。
不争口舌之快,只待雷霆一击。那些没上热搜的50分钟,恰是中国空军用最硬的拳头写着最冷静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