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展开了全面而彻底的军事打击。以色列军方通过精准打击和战术创新,逐步瓦解了哈马斯的军事力量。

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冲突给哈马斯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不仅其军事力量遭受重创,多位高层领导相继被击毙,以色列的“让领导先走”战术彻底瓦解了哈马斯的指挥体系。
当哈马斯依赖的“平民人肉盾牌”战术和“道德绑架”策略失效时,其失败已成必然。这些战术不仅未能保护其成员,反而导致更多无辜平民伤亡,进一步削弱了其国际支持基础。

如今,哈马斯宣布接受特朗普提出的20点加沙和平计划,包括释放所有人质、移交加沙管理权并放下武器。这一决定标志着哈马斯彻底认怂,承认了军事上的失败。

对于被哈马斯绑架长达数年的以色列人质而言,这无疑是特大喜讯。这些平民终于可以重返家园,与亲人团聚,结束这段噩梦般的经历。

回顾冲突初期,网上不乏为哈马斯叫好、将其美化为“勇士”和“反抗者”的声音。然而,随着冲突的持续,这些观点逐渐暴露出其片面性和非理性。

第一类是曾盲目支持哈马斯的人。他们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判断,仅凭立场决定态度。在他们看来,攻击以色列就是正义,无论是否伤害平民;支持以色列就是邪恶,无论其理由多么充分。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无法客观看待冲突的本质。一个将平民当肉盾、绑架人质的组织,究竟有何值得支持之处?

第二类是欧美的一些“白左”群体。他们仇视希伯来-基督教文明,进而仇视以色列。加沙地带成为他们表演“道德优越感”的舞台,通过支持哈马斯来彰显自己的“进步”立场。
这些人在欧美享受着安全、和平与高福利,却积极支持哈马斯的暴力行动。他们或许应该思考:如果真的支持哈马斯,为何不亲自前往加沙与其并肩战斗?

第三类是认知缺陷、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分不清是非,也不愿意分清是非,习惯于人云亦云,跟随他人的思想潮流。
这类人本质上可怜,因为他们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只能依赖他人的观点。当哈马斯交出武器和人质时,他们的信念随之崩塌,内心陷入虚空与迷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