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贤旭、张赫、金康宇、朴成雄等主演的韩国古装历史剧《大王文武》即将在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KBS开播。这部耗资300亿韩元的大制作,却因其剧情设定引发了广泛争议——剧中虚构了新罗王朝在古代崛起并“打败大唐”的情节,这一设定被网友批评为“意淫历史”。

更讽刺的是,该剧剧情直接“打脸”部分韩国网友。此前,一些韩国网友自称是“高句丽”后代,甚至拍摄相关作品。然而,《大王文武》中却设定新罗打败了高句丽,将其塑造成古代对手。这一设定不仅让高句丽的历史地位变得尴尬,也暴露了新罗在韩国历史中的“存在感缺失”——毕竟,新罗在历史上更多是以大唐附属国的身份被记载。

从历史事实来看,韩国在古代长期作为附属国存在,新罗的崛起也离不开大唐的支持。史料记载,新罗曾投靠大唐,并借助唐军力量击败百济和高句丽。然而,《大王文武》却将这一历史事实扭曲为新罗独立打败强敌,甚至虚构出“打败大唐”的剧情。这种“精神胜利法”不仅难以让观众信服,也暴露了韩国古装剧在历史叙事上的困境。

此前,韩国古装剧常因“偷文化”争议被批评,如照抄中国古装剧的服化道和剧情。此次《大王文武》改走“胡编乱造”路线,试图通过虚构历史来塑造文化自信,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毕竟,韩国观众对自身历史有基本认知,这种脱离事实的剧情难以引发共鸣。甚至有网友调侃:“韩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毕竟这太不现实了。”

更矛盾的是,韩国影视圈内部对历史题材的认知也存在分歧。一批人拍摄高句丽题材,另一批人则聚焦新罗,甚至在剧中否定韩国人是高句丽后代的说法。这种分裂不仅让观众困惑,也反映了韩国在历史叙事上的焦虑——他们似乎既想证明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又缺乏足够的历史依据。

有分析指出,韩国古装剧的困境与“限韩令”后无法来中国取景有关,导致创作空间受限。然而,《大王文武》在韩国国内的话题度极低,说明观众对这类虚构历史的剧情并不买账。毕竟,在网络时代,历史事实难以被篡改,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其强行“碰瓷”大唐,不如将精力投入更擅长的领域。

韩国古装剧的争议,本质上是文化自信与历史现实的碰撞。虚构“打败大唐”的剧情或许能短暂吸引眼球,但终究难以掩盖历史事实。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更期待看到基于真实历史的创作,而非脱离现实的意淫。毕竟,文化的强大,从来不是靠虚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