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内娱伪大女主剧再添新例,《灼灼韶华》为何沦为争议焦点?

时间:2025-09-22 16:35:45 来源:四味毒叔 作者:四味毒叔



当长剧集开始模仿短剧的节奏,是创新还是自毁长城?2025年9月播出的民国女性经商剧《灼灼韶华》用实际案例给出了答案。这部改编自晋江文学城《野心家》的剧集,从筹备期就因"女商人逆袭"的设定备受期待,却在播出后陷入"伪大女主"的争议漩涡。

一、从潜力爆款到伪女权典型:三重落差击碎期待

原著中极具商业头脑与自主意识的褚韶华,在剧版中被改写成依赖男性提携的"幸运儿"。陈父的赏识、丈夫的辅助、初恋的支持、商人的提携,四个关键男性角色构成了她的成功阶梯。这种设定与原著中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撑起家业的独立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更暴露出创作团队对"大女主"概念的误解。



剧情逻辑的崩塌在女性角色的苦难呈现上达到顶峰。褚韶华接连遭遇瘟疫丧夫、婆家阻挠、土匪洗劫、叔子强暴、丧女之痛等极端情节,这种通过虐待女性身体制造戏剧冲突的手法,被观众指责为"短剧化"的典型表现。当长剧集放弃40分钟/集的叙事优势,转而追求短剧的"五分钟高潮"模式,既失去了深度又丧失了节奏感。

二、长剧短剧化:创作思维的致命错位

短视频时代的创作焦虑在《灼灼韶华》中暴露无遗。该剧将短剧的"爆点轰炸"策略简单移植到长剧领域,导致人物关系发展突兀、重大人生节点缺失铺垫。例如褚韶华的结婚、生育、丧夫等关键情节均被"四倍速"处理,反而将婆媳斗争、叔子犯浑等套路化冲突无限放大,这种创作方式被观众戏称为"在短剧主场和短剧比赛"。



对比同为女性经商题材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豆瓣7.2分),同样涉及丈夫离世后的东山再起,但该剧通过周莹与吴家东院的情感羁绊、商业策略的具体呈现,保持了长剧应有的叙事逻辑。而《灼灼韶华》中褚韶华的商业决策常以"我们应该做玉容粉"等简短台词带过,将复杂的商业竞争简化为魔法般的成功降临。

三、魔改困境:IP改编的进退失据

网文影视化的"魔改"难题在《灼灼韶华》中尤为突出。创作团队既想借力原著IP的影响力,又未能尊重核心精神。原著中褚韶华从药铺女掌柜到上海商人的蜕变轨迹被大幅简化,角色关系的复杂性被削弱,导致书粉与剧粉的双输局面。



更值得警惕的是剧集对女性主义的消费主义解构。褚韶华看似突破父权桎梏,实则始终在男性划定的范围内活动:面对哥嫂的顺从、对恶婆婆的心软、对初恋的依赖,最终仍需通过"反杀"完成自我救赎。这种"进步外衣+保守内核"的创作模式,比直白的男权剧更具迷惑性。

四、破局之道:真正的野心家何在?

观众期待的大女主剧,应是如《梦华录》《国色芳华》般,在呈现女性困境的同时,展现其商业智慧与独立精神。《灼灼韶华》中热依扎与唐曾演绎的药铺经营场景,曾让观众看到传统商战剧的希望,可惜这种真实感被后续的魔改剧情冲散。



真正的女性独立剧不应回避爱情元素,但需避免将其作为成功捷径。当褚韶华与大顺"妇唱夫随"的戏份获得好评时,已证明观众能接受平等互助的两性关系。创作团队若能在原著框架下深入挖掘民国商战细节,或许能打破当前伪大女主剧的创作困局。

在流量至上的创作环境中,《灼灼韶华》的争议为行业敲响警钟:当长剧集放弃自身优势去模仿短剧,当女性题材沦为父权价值观的遮羞布,所谓的"创新"终将沦为自毁长城的闹剧。观众等待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始终坚持自我的真正"野心家"。


「四味毒叔」出品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