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台的价格,是经济消费的一面镜子
封面 I 豆包AI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在中国人的心中,哪款产品堪称顶级奢侈品,又具备通用社交货币的属性?
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茅台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选项。
“万顷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千百年来,茅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其身份早已超越普通酒品,成为人情世故的浓缩与金融产品的内核。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价格下跌”如同一朵疑云,始终笼罩在茅台头顶。
据今日酒价报价平台显示,飞天茅台原箱报价为1680元/瓶,散瓶报价为1655元/瓶。在消费旺季的当下,茅台价格却难现昔日拉动之势。

图源:今日酒价
号称能理财、抗通胀、永不下跌的市场第一硬通货茅台,价格终究还是崩盘了。
探究茅台价格下跌的原因,经济环境无疑是最直接的挂钩因素。
正如茅台价格是经济消费的一面镜子,当高端消费市场开始萎靡,与之相关的产业都难免受到波及。
茅台,也终于尝到了从神坛跌落凡间的滋味。

炒茅台,在过去被视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人们抢购茅台,往往并非为了饮用,而是为了理财。
有媒体分析指出,茅台的开瓶率在50%左右,大多数人购买茅台,都是出于坐等升值的想法。
事实上,茅台也确实未辜负人们的信任,其年收益率高达10%~12%,远超一些理财产品。
然而,当一个消费产品沾染上金融属性,泡沫总有被戳破的那一天。
就在2025年初,茅台的价格还坚守在2315元的高位。彼时,不少人高呼这只是市场调整的结果,茅台很快就会迎来反弹。
然而,现实却容不得半点情分。这个双十一,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跌破1499元,部分直播间甚至挂出了1399元、1299元的超低价。

图源:抖音直播间截图
这一幕,让经销商流泪,黄牛心碎,茅台囤积爱好者更是直接崩溃。
茅台的崩盘并非毫无预兆。2024年,53度500ml装飞天茅台酒的市场价接连失守2500元/瓶平衡线、2400元/瓶关口、2200元/瓶酒商底线,直奔2000元/瓶而去。而今年,这一趋势更是愈演愈烈,眼瞅着就要奔着1000元去了。
但茅台的财报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据茅台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实现营业收入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按照454.03亿元净利润计算,贵州茅台上半年日均赚2.5亿元。
然而,人们最疑惑的还是茅台产品的价格下跌究竟何时是个头!
首先,茅台价格下降,是被经济下行寒气影响的最直观现象。
这一点无需过多展开。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大厂降薪裁员的消息弥漫整个市场,中小企业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具体到白酒行业,企业开始控制成本,导致商务宴请与礼品市场萎缩。
消费降级之风吹过普通消费者,兜里没钱,这些可有可无的商品,自然就成了许多人率先砍掉的开支。
对于白酒这种兼顾消费属性与社交属性的商品,在繁荣时代能承担得起多大的赞美,在紧缩时代就会体会到多大的寒意。

除了茅台,白酒板块集体像踩了香蕉皮一样下跌不止。
外部环境的变动是一方面,白酒行业内部同样有积攒已久的祸端。
这些年里,头部企业盲目扩产,导致供需平衡被打破;中小品牌盲目跟风,又导致中低端市场陷入内卷。
面对价格传导失灵、库存压力以及线上电商的冲击,经销商们被迫低价抛售产品,进一步催化了白酒市场的混乱。
所以如今的价格下降,某种程度上是行业自我医治的一个过程。这个阶段急不得,只有深入骨髓,才能拔掉顽疾。
站在宏观层面来看,茅台的价格信仰崩塌除了消费端尚未完全恢复以及消费理性化趋势的吹动外,经销商和黄牛在其中同样“功不可没”。

图源:小红书网友@云飞扬
茅台不是用来喝的,在过去绝不是一句戏言。毕竟,不少货品都掌握在经销商和黄牛手上。但要命的是,电商渠道的冲击开始打破传统渠道下的价格体系。
随着批发价一路下行,大量黄牛和个人开始恐慌,集中抛售囤在手里的茅台。大量的茅台涌入市场,成了压垮价格的最后一击。
这促成了恶循环的开始。经销商们为了回笼资金选择降价割肉售卖,而电商平台接盘这些茅台后,为了引流,开始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茅台。一来二去,茅台就变成了如今普通人也可触摸到的局面。
问题的关键在于,茅台能否守住1499元这个底线?
毕竟,作为白酒行业的天花板,如若领头羊都没法维持自己的价值体系,那么其他品牌必然会被动降价,彻底一泻千里。
所以,咱们能看到茅台近些年在营销和年轻化层面做了不少尝试。联名瑞幸、推出周边、年份酒系列等等,都是为了重新缔造价格体系。

图源:小红书网友@第七种可能
茅台的动作还在继续。今年6月,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率队赴北京、浙江,拜访京东和阿里巴巴,并组织召开部分省区贵州茅台酒传统经销商座谈会。与各渠道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近期市场营销情况,科学分析市场状态,系统谋划应对措施,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共克时艰……
主要释放出以下三个信号:给经销商提振信心;拓展合作空间、用户场景,寻找新增长;稳价,强化平台管理。

近年来,有个话题很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讨论:年轻人为什么不喝白酒了!
当任何行业或产品开始以年轻化的思维重新审视时,你就会从中找出一些不合理性的自洽。
一个地狱笑话:“一次股东会上,有人问茅台:现在的90后、00后越来越不喜欢喝白酒了,茅台以后打算怎么办?”
答:等到00后长大了,到了40岁,自然会爱上白酒……
年轻人为啥不爱喝白酒?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酒桌文化的抵触,这是每个国人都头疼的难关。因为这种强制和胁迫,与礼仪、人情世故甚至利益挂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麻烦,多方吃亏。
潜意识里,大多数人将其视为糟粕文化,厌恶于接受这种习俗的规训。
其次,最直白的原因是,白酒压根就不好喝。
别管什么酱香、浓香、清香各种香,痛饮过咽喉直冲天灵盖的那一下只与痛苦挂钩。而那些以度数高为荣的规则,在大多数年轻人看来全是魔幻的逻辑。

所以茅台价格下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酒桌文化正在向酒文化过渡。
不夸张的讲,过往茅台最突出的标签是它的社交属性。在各种商务场合上,桌子上摆着茅台,就意味着对饭局的重视,谈起生意起码突破了第一步。
但这种与面子文化强绑定的作为,恰恰是年轻人最反感的存在。
年轻人不是不爱喝酒。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大量的“下班微醺时刻”帖子分享。前段时间,便利店调酒还火爆一时。
其实今年以来,各大酒企都在发布低度酒,甚至一些酒企还推出了精酿啤酒,迈出了讨好年轻人的重要一步。
不得不承认的是,白酒和年轻人依旧没有和解,茅台也不例外。
因为白酒不是靠年轻人活着的,白酒的故事也没有多少是给年轻人听的。所以一两个爆款产品撼动不了底层逻辑。
可酒厂又不得不将年轻化战略提上日程,因为这关系到未来20年的命运走向。
而约定未来,首先要做的是造梦当下。用什么样的产品和故事种下心理预期,这是酒厂们需要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