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落下帷幕后,市场格局出现反转迹象。外媒披露,中企近期采购了三批美国大豆,这一动态与之前中国取消对美大豆订单形成鲜明对比。在特朗普政府尚未庆祝之际,美国国内又传来新的波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贸易博弈与政治角力?

贸易谈判显成效,中企购豆释放善意信号
此次中企重启对美大豆进口,或与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共识密切相关。自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以来,中国对美大豆采购量骤减,美国从最大对华大豆供应国跌至出口归零。美国豆农面临滞销困境,特朗普政府多次呼吁重启贸易,但中方坚持“对等原则”,要求美方满足中方条件。
分析认为,中企在中美会晤前采购美豆,释放了两大信号:其一,展现改善贸易关系的诚意,呼应“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其二,通过实际行动回应美方诉求,践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处世哲学。这种策略既缓解了美国豆农压力,也为后续谈判争取主动权。

巴西涨价倒逼策略调整,中国掌握供应链主动权
除外交因素外,中国自身利益驱动亦是关键。巴西取代美国成为最大对华大豆供应国后,其豆农开始坐地起价。数据显示,巴西对华大豆出口价格较年初暴涨近80%,形成“趁火打劫”之势。若中国继续忍受高价,将严重损害自身利益。
在此背景下,中企重启对美大豆进口成为对巴西的“无声抗议”。此举向巴西传递明确信号:投机取巧不可取,贸易合作需遵循市场规律。中国通过时间差策略(12月及次年1月装运)保留调整空间,若美方出尔反尔,中方可随时取消订单。同时,中国在稀土出口等关键领域仍握有博弈底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