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片《老妈的心愿》首映礼近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69岁的华姐在大银幕上看到卡通版父母时忍不住有些哽咽。这部短片以她为父母办理墓地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将所有细节与她记忆中的画面完美复刻。当主持人邀请她评价时,华姐含泪说道:“感谢女儿用AI架起跨越生死的桥,让我再次见到了父母的微笑。”
为重现父亲微笑,69岁母亲自学AI技术
2025年春天,对华姐而言意义非凡。清明节当天,她终于将父母骨灰合葬于国家公墓,完成了多年心愿。然而墓碑上需要拓印的晚年合影却成了难题——这张全家福拍摄于女儿小文出国留学前,外婆身着最爱的红上衣,外公佩戴三枚勋章,但拍照时外公闭眼了。
华姐坚持要让父母以最完美的形象长眠,她连续给创业中的女儿打了10多个电话,提出20多条照片处理要求:调暗外婆的红衣(广东习俗逝者忌穿红)、让外公睁眼、修复变形的面部、调整昏暗光线,甚至要求完整呈现父亲勋章的上下两部分。面对母亲近乎苛刻的要求,小文一度崩溃,母女俩为此激烈争吵。
最终小文选择用AI解决问题。当她逐一输入修改指令时,AI不仅满足了所有需求,还让葬礼得以圆满完成。这段经历激发了华姐对AI的兴趣,她下载即梦AI软件,开始自学修复手机里珍藏的父母旧照。
<
自学过程充满挑战。69岁的华姐第一次打开即梦AI时手指颤抖,操作笨拙。她从套用模板开始,用小孙子的照片尝试生成效果,却总出现“飞到天上”或变成陌生人脸的滑稽画面。但她没有放弃,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指令技巧——输入“油画”“电影感”“写实”等关键词后,AI开始生成理想的父亲形象。
2025年重阳节,华姐用AI修复了10多年前拍摄的父亲书房照。照片中父亲牙齿有缺口、眼睛因病眯缝,AI修复后不仅让眼睛明亮起来,还让灰白枯干的银发泛起温润光泽。那一刻,华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记忆中健康的父亲。她感慨道:“AI不仅修复了照片,更让父亲在数字世界里‘活’了过来。”

母女对抗与和解:从生活挫折到AI创作
华姐的人生充满坎坷。不到40岁下岗后,她学美容、做销售、干外贸,最终转行会计。爱人因公牺牲后,她拒绝追求者,独自抚养女儿。母女关系既亲密又矛盾:小文想考电影学院被拒,改学美术后想冲击中央美院,又被要求报考广州美院。这种对抗持续到小文27岁拿到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留学期间,小文通过打工完成学业,毕业后在美国写小说、做编剧、拍摄电影。距离让母女关系缓和,华姐回到父母身边照顾起居。父母离世前曾表示希望与战友同葬,这成了华姐的执念。2017年外公外婆去世后,31岁的小文选择回国陪伴母亲,几年后结婚生子并继续编剧事业。
随着年龄增长,小文开始理解母亲当年的选择。2024年,她和搭档晓丹自学AI后开始影像创作,常在深夜忙碌。母亲虽担心她们太累,但当《权利童话》在抖音获得400多万点赞、登上釜山电影节舞台后,华姐开始支持女儿的新事业。
8月,即梦AI发起青年导演合作计划,小文决定将母女为墓地、遗照奔波的经历拍成短片。她回忆道:“那些争吵、奔波和泪水,都是最珍贵的创作素材。”

AI短片首映:18分钟感动千名观众
历时两个多月,小文和晓丹在即梦AI助力下完成《老妈的心愿》。她们用图4.0功能生成酷似华姐的数字人——卷发、微胖、眉头紧皱;通过具体提示词创造人物不同年龄形象;用数字人功能拟合卡通人物,永久保留华姐“战斗力非凡”的样子。广东街道、丧礼现场等场景也通过AI复刻呈现。
这部18分钟的短片包含13个人物、410多个镜头。小文选择用喜剧方式呈现,降低苦情浓度。11月9日首映礼上,近千名观众被幽默台词和夸张卡通风格逗笑,但当银幕出现AI生成的华姐与父母合影时,许多人湿了眼眶。短片上线抖音后,很快获得7万点赞。

首映礼结束后,观众纷纷与小文、华姐合影。华姐表示,现在她有了新爱好——用即梦AI带家人“穿梭时空”。最近最让她开心的是AI生成的外孙熊宝长大后的照片:“我希望自己能看到熊宝长大,陪伴女儿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