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电视剧《归队》中,胡军以其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抗联排长“老山东”这一角色。其中,一段在零下30摄氏度的雪地里,从日军马队的粪便中扒出未消化的玉米粒,用雪搓洗后直接吞咽充饥的戏份,更是成为了该剧出圈的高光片段之一,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9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作座谈会如期举行。会上,编剧高满堂特别提到了胡军在剧中的这段精彩表现。他透露,这一细节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高满堂对胡军的演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笑言自己“掐指一算”,胡军凭借此剧得奖“有戏”。
高满堂在座谈会上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他强调,创作者必须时刻警惕惯性和惰性,保持对创作的热情和敏锐度。同时,他认为创作者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创作“根据地”,以便深入挖掘和积累素材。高满堂以自己为例,从2005年创作《闯关东》开始,他就将黑龙江作为自己的创作“根据地”,至今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写出了八部剧。他提到,在创作《归队》的过程中,他采访了不下百位抗联老战士的后人,并且每年都会亲自前往当地进行实地考察。
“这次我去了两趟,仍然有新的发现。”高满堂兴奋地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马粪里捡粮食的细节,这是我打死也想象不出的。只有真正深入生活,编剧才会被赠予这些宝贵的素材。”高满堂的这番话,无疑为在场的创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