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21日,菲律宾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一场名为“万亿比索游行”的大规模反腐败抗议活动,这场活动迅速波及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成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自2022年上台以来遭遇的最大规模抗议浪潮,被外界视为具有重要历史象征意义的时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恰逢1972年马科斯的父亲、前总统老马科斯宣布全国戒严的纪念日,历史似乎在此刻产生了微妙的回响。
上台以来最大规模抗议
21日当天,菲律宾超过20个城市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他们高举标语,齐声高呼“追回公款、追究责任”等口号,表达对防洪工程中“幽灵项目”及公共工程腐败问题的强烈不满。参与者涵盖了教会人士、学生、非政府组织成员以及受洪灾影响的社区团体等,展现了跨越阶层和群体的全民愤怒,而非单纯的政治操弄。
在首都马尼拉,上午时分,约4.9万名抗议者聚集在黎刹公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议队伍。下午,超过1.5万人在马尼拉大区奎松市的人民力量纪念碑前再次集会,抗议声浪此起彼伏。然而,在总统府附近,部分抗议者与警方发生了长达数小时的激烈冲突,警方不得不使用催泪瓦斯试图驱散人群,并逮捕了至少49人,同时有警员在冲突中受伤。此次抗议活动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成为马科斯执政以来菲律宾爆发的最大规模抗议。作为预防措施,菲律宾军方已宣布进入“红色警戒”状态。
防洪工程曝出腐败丑闻
菲律宾地处西太平洋台风带,是世界上最容易遭受台风和洪水灾害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菲律宾在防洪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约达5450亿比索。但令人震惊的是,许多项目被曝为“幽灵项目”,仅在纸面上存在,并未实际实施;另一些项目则质量低劣、价格虚高,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
7月,随着相关丑闻的陆续曝光,总统马科斯在年度国情咨文中点名批评了这一问题,引发了民众的广泛愤怒。8月,政府开始对涉案的承包商合同和工程进行全面审查,多名国会议员和官员被卷入丑闻,被指收取10%至30%的回扣,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9月,菲律宾防洪工程承包商莎拉·迪斯卡亚在参议院作证时,承认名下拥有28辆豪车,涉嫌从防洪项目中牟取暴利,这一消息再次点燃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抗议活动也随之升级。
国会领导层“地震”
防洪工程腐败丑闻的曝光,引发了菲律宾政坛的剧烈动荡。政府被迫采取一系列紧急行动,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公共工程部长、交通部长先后辞职,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前大法官领导独立委员会展开深入调查,同时暂停了2026年的防洪项目资金,以防止腐败行为的进一步蔓延。
9月8日,菲律宾参议院议长弗朗西斯·埃斯库德罗因涉嫌防洪项目腐败而遭到罢免,这一事件震惊了全国。17日,菲总统马科斯的表弟、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也因卷入丑闻宣布辞职,以配合调查。这些高层人物的辞职,无疑给菲律宾政坛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然而,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仍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实质性问责的开始,还是仅仅是一场政治表演。毕竟,在菲律宾历史上,公共资金腐败的调查往往难以深入,涉案官员即使被定罪,也很少被判刑服刑。
历史的呼应与未来的考验
菲律宾民众将大规模抗议选在9月21日这一天,似乎具有特殊的象征意味。1972年的这天,马科斯的父亲、前总统老马科斯宣布全国戒严,开启了菲律宾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如今,历史仿佛回响,马科斯的儿子面临着自上任以来最严峻的反腐民意考验。
长期以来,菲律宾的公共工程一直是腐败的温床。资金庞大、监管薄弱,加上地方政客与承包商之间的勾结,使得工程项目沦为分赃的工具。此次“万亿比索”丑闻正是这一结构性问题的缩影,暴露了菲律宾在公共工程管理方面的严重漏洞。
菲总统府新闻官表示,总统并不担心抗议活动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导致他下台,因为他鼓励民众上街表达诉求。然而,有菲律宾学者指出,对马科斯来说,“万亿比索游行”无疑是一场重大政治危机。它可能对菲律宾政治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引发政局的动荡。
如果调查流于形式,公众的失望可能升级为更大范围的不信任,甚至对政局造成冲击。能否以此为契机,将民众的愤怒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推动菲律宾在公共工程管理方面的实质性改进,将是菲律宾政治面临的真正考验。